高职高专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①
2018-05-14王佳欣,季辉,于潇,王杉
王佳欣,季辉,于潇,王杉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新时期下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给出了解决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76-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逐渐加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新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高职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人生的期望值不高,学习原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往往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刚步入大学的他们适应不良,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如何引导高职新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减小、消除心理落差,适应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拟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期帮助高职新生迅速度过大学适应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高职新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对于本科高校大学新生来说,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部分新生可能有一定的心理不适,亦应当引起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不适应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不得已才到高职院校就读,但他们到校后发现现实中的高职院校在学习氛围、生活环境等方面与自己的理想有一定差距,极易产生心理落差;有的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导致情绪低落、迷茫困惑,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这种高考失利的挫折感和就读高职院校的被动与无奈,极易形成排斥、逆反的心理,使新生心态消极、怠倦、不稳定,不能迅速调整自我以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
(二)人际关系问题
高职新生初入校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他们对爱情、友情、亲情、理想等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大学校园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部分新生又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缺少与人融洽相处的方法,使新生容易产生孤独、害怕、失望等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我封闭、抑郁不安、自暴自弃、逃避现实等行为,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三)学习及就业问题
从紧张的中学生活进入较为宽松的大学生活,完全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许多高职新生产生诸多的不适应,缺乏目标、得过且过、沉迷于网络游戏等,部分学生想学又学不进去,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上课走神、坐不住、心里慌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情绪低落,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高职新生一入学,就开始考虑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自卑感,感觉自己的学历不如本科生有优势,社会及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低,这也导致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但大多数学生经过调整会重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适应环境。
(四)情绪情感问题
正值青春期的高职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重感情、易冲动,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暗恋、单相思、失恋或陷于多角恋等感情问题,对两性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感到困惑和痛苦,具有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点。此外,高职新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情用事。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如考试失败、父母离异、恋爱失败、亲人离世、朋友背叛等,就会引发强烈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时可能引发校园不良事件,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五)社会经济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长辈们的宠爱,思想、行为更开放,人际间的交往和课余活动更加频繁,逛街、游玩、娱乐、数码设备、学习、考证、购物、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交友、恋爱消费等日常开支日渐增多,攀比现象严重,给部分家庭不富裕的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掌握新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手资料,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新生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使其尽快适应高职校园生活。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健康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及手段创设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快乐、高雅温馨的高职校园氛围,使高职新生感受到“象牙塔”的美好,受到高职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注重家庭环境建设,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高雅的个人生活空间;最后,要在社会层面逐渐转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偏见,提升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突出职业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二)開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
一方面,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纳入新生的必修或必选课程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每所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方式、学时等,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多为三年制,学时有限,可将其设为公选课,同时适当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活动,对高职新生的专业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诸多方面进行适当指导,丰富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情商,塑造良好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首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及常规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的点滴工作之中,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识、责任,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搭建QQ、微信等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开设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栏目,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易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即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并形成调查报告。对疑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筛查,并进行归档备案,然后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丰富高职生的课余生活,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其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应充分利用心理类社团、协会和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及各类学生组织的力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为契机,开展专题讲座、心理沙龙、社团活动、心理游戏、朋辈咨询、心理剧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观影,举办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广泛交流,促使其快速成长。此外,还可利用各种展板、报纸、校园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途径,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师生及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从大一新生入手,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的预防教育,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应对高职学生在成长阶段出现的各种困惑及心理健康问题,确保高职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积极开展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其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能力的快速提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学有所为,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任彩霞.高职新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措施[J].科教导刊,2014(14):78-79.
[2]刘书静.高职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2(1):177-178.
[3]肖丽敏.新时期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8-29.
[4]姜荣,李岚.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6):87-89.
[5]邓明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4):66-67.
[6]肖岚屏,帅国文.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对策[J].中國职工教育,2014(24):69-70.
[7]胡春霞,周宇峰.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1):62-65.
[8]徐枫.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2(15):161-162.
[9]李丹.浅析高职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09(10):166.
[10]裴海艳,候敏.浅析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引导[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