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2018-05-14田静阳

丝路视野 2018年29期
关键词:战略意义发展趋势现状

田静阳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强国研发及推广应用的重点。本文从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阐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并从工作原理、产量、充电设施等方面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现状剖析和前瞻性技术预判,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意义;新能源汽车原理;现状;发展趋势

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已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预计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可达到500万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居世界前列。根据国家产业和能源战略,在2013年9月中央出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形势,我国制定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推出了新的一轮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补贴政策。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多部门纷纷颁布相关指导文件。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

(一)国家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冬天始终被浓重的雾霾所笼罩,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就是汽车尾气。根据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汽油和柴油燃烧后产生的尾气中,有害物质多达160多种,汽车排放的有害废气远远超出自身质量。就拿雾霾污染重灾区河北省石家庄来说,2015年空气达标天数只有180天(Ⅰ级31天Ⅱ级149天),也就是说剩下的186天我们都处在中度或重度污染中,个别日子的pm2.5和pm10的浓度甚至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人们生活在如此的空气中,对于呼吸道的损害可想而知。柴静说过,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无法感受新鲜的空气。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现在雾霾不再仅仅是北方的“特色”,目前全国17个省市已经出现了雾霾天气。利用新能源来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势在必行。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在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产业发展新路,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

二、新能源汽车简单原理

电动汽车采用驱动电动机替代了传统内燃汽车原有的内燃机提供动力,在汽车行驶时,动力电池组经功率变换器向电动机供电。当电动汽车采用电制动时,驱动电动机运行在发电状态,将汽车的部分动能回馈给动力电池组对其充电,并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整车控制器接收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停车、前进、倒车、空挡和转向盘的输出信号,经过信号处理,输入到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速和转矩,再通过减速器和差速器驱动车轮带动汽车运动。也可以省略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直接接受各类信号。

三、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从“十一五”开始,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十二五”期间,以“三纵三横”为主线,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6万辆,较之5月5.4万辆的产量实现增长22.2%,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幅达88.6%;累计方面,2016年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达28.5萬辆,同比增长达88.7%。

截至2015年底,私人领域推广比例占1/3、公共领域占2/3。公共领域中,租赁和公共交通领域用车之和占总推广量的1/3。各主要推广领域市场规模发展也大体平衡,乘用车产销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领先企业和产品仍保持显著优势,客车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尽管近年来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仍呈现出政策拉动为主的特征,依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相关核心和共性技术存在短板,充电和后续服务配套体系仍不完善。下一步亟需调整有关产业和消费政策,加快充电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四、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今,新能源汽车将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公共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国人未来出行的主要特点,未来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则将向数字化、简单化、智能化发展。在未来出行的法律法规方面,智能驾驶应用、数据安全和事故责任认定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方面。

装备工业司将继续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预计到2020年,智联网,互联网汽车将成为主流。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到2025年,汽车DA、PA、CA新车装配率达80%,其中PA、CA级新车装配率达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小鹏.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效能评价与维修技术[DB/OL]. 2017-10-26:https://www.taodocs.com/p-163915085. html.

[2]工信部.2016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十大工作总结[EB/OL]. 2016-12-27:http://www.evlook.com/news-21978.html.

[3]科技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EB/OL].2017-04-06:http://www.most.gov.cn/tztg/201705/t20170510_132694.htm.

猜你喜欢

战略意义发展趋势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定襄沿革考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