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2018-05-14王茜

丝路视野 2018年27期
关键词:偏差启示德育

【摘要】针对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大学生无疑经受着多重价值观的诱惑及考验,也使得大学生对道德认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启发了我国当下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并且如何促进大学生发展道德人格。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研究,关系到大学生对道德认知的判断与道德目标的实现,也会对大学生今后人生观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研究总结出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德育;启示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是他们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意义的主观反映,也体现出他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的心理表现形式,并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个人的品德、个人人格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有一部分存在道德认知偏差问题,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道德问题。如轰动全国的药家鑫事件,马加爵事件,宿舍投毒事件等。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存在道德心理问题和大学生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发生偏离。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说,从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看,无论是年龄还是身心,他们对外界事物的道德思维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水平,特别是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方面。但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具有偏差性。其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并且对道德认知的概念掌握还不清晰。所以要让大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必须掌握道德认知的概念和道德认知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道德观念体系,提高大学生对道德判断的能力,促使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相关道德情境的判断时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这也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当前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认知偏差的概念

广义的认知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联系的反映,客观事物又反过来对人的作用与心理产生影响。当代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的结构性意义,把认知看做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同时使旧知识的知识结构得到提高和改善。狭义的认知指得是人已有的记忆在大脑中重现,重现的感知再次能被大脑识别。本文所讲得道德认知里面的“认知”,应该取广义的含义。道德认知实际上也可以说成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在原有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道德范例的刺激效应感应,经过同化、顺应的加工,而获得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很多,例如:道德感知的过程、道德印象取得的过程、对道德概念理解的过程、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对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的过程等。

道德认知偏差是指在道德感知的过程中,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及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培养、判断道德能力的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的体现等这一系列道德心理活动过程中,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等因素带来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下,做出了与符合道德要求发生偏离的行为。人们会在思想、观念、认识上出现混乱以及良莠不分,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造成对社会现实道德问题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表现

(一)对传统美德的漠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甚至已经是00后,特立独行、性格鲜明。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和看到各种不文明的语言,不文明的行为和不文明的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杜绝不文明行为是其应有的责任,对传统美德应有自己的认识高度。在现实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如见死不救、见危不扶、乱扔垃圾、浪费资源、考试诚信等,传统道德问题,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道德认知,发挥优良传统美德。

(二)看重自身利益,有钱才是王道

大学生看重自身利益,崇尚对名利、金钱的追求。甚至认为这是新时期新社会的正常现象。在学校中不愿意参加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觉得这些是在浪费时间。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总是认为个人利益的得失才是交朋友的重要标准,与人交往总是戴着功利的有色眼镜。不顾自身经济条件超前消费,崇尚物质生活。这些都是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表现。

(三)不注重集体协作,个人主义凸显

由于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对于集体利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等观念完全没有意识,团结协作更是可有可无。他们看待问题只是从自我出发,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必须符合自己的要求,否则就不配合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三、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德育工作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突出主体性

在现今社会,大学生是多元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道德受到了挑战,已不能单单依靠传统道德来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在这种充斥着各国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社会中,应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不能只是以前的道德政治教育,更是要与时俱进。

道德行为在道德认知的指导下,道德认知是自觉的。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将社会结构化,并通过道德实践再生产着社会结构,从而维持社会结构稳定。而我国高校的德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充分利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以形成学生真正自律的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育。

(二)德育工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道德思想教育

目前的道德教育比较重视理论上的教育,培养学生都是一些理论上的道德认知,忽视了实践这一环节,没有将社会上出现的有关道德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缺乏对道德行为的监督和引导。一些大学生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好道德的标准,甚至在面临道德标准的考验时,一些大学生自身会選择与道德标准相背离的行为,这说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这一方面是欠缺的。要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扩大道德思想教育,尽量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空泛的说教。

四、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工作者应加大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研究

首先,是对研究主题方向的改变。应多加强在大学生主动性方面的研究,再就是对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提高方面的研究,在这一方面国内的文献和研究都比较少,只有一些对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对其道德推理影响方面的研究。

其次,应该对具体研究的过程和内容进行严格控制和深入的分析。当下的研究没有对样本的描述不完整也不够细致。对抽查样本的学生没有对年龄、年级、背景等这些变量进行具体的说明,这样会使调查的结果不准确。因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和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等这些因素,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的高低起到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在样本调查后的分析环节。在结果分析中,应采用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是当前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的主要方法。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分析数据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且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目前的研究中对数据的分析太过简单,只是对调查数据进行百分比划分的简单分析,没有深入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这样会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大学生自身要认为道德是重要的,道德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和道德行为以及對道德判断的能力,也影响着大学生以后的生活轨迹。因为目前道德认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和逻辑判断都与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高低有关。目前有好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知识才会对今后的就业有所帮助,忽视了对道德的学习,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大学生要端正对道德认知学习的态度,才能有效地提高道德认知的水平。

高校方面,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实际案例讨论教学法。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同时可以模拟道德情景,让大学生卷入道德事件中,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

(三)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甚至到道德品质的提升,最终会落到道德人格上。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要进行主动的道德反思,以促进大学生关注自己的道德感知,更清晰了解自身的道德特征与道德理解,将自己的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标准进行比较,对自身道德认知提供提高与改变的可能。只有认识到情境的道德意义,才有可能激发道德判断和实施道德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五、结语

以上通过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的分析,我们要尽量找出一些对策来扭转大学生道德认知偏差的问题。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日常的道德认知学习中大部分都是课堂上灌输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促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印象。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体系,给大学生一个正确的、合乎情理的道德标准。最后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奖惩力度,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这样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自身的完善,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偏差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郭本禹,王云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2).

[3]王玺威.实践对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价值与实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4]顾春雨.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特点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2007(10).

[5]高昕.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08.

[6]葛晨红.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实力重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7]秋石.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J].求实,2014(04).

作者简介:王茜(1989.1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偏差启示德育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真相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