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2018-05-14王中

丝路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当代价值影响

【摘要】商鞅变法尽管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它的主要精神和原则对中国后世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传承至今。军功制和土地私有制历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这些影响催生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成了辽阔的疆域,繁衍了众多的人口,促成了勤劳、勇敢、节俭民族性格的形成,军功制度的熏陶使得中国屡屡从危难中奋起,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商鞅变法;中国文化;影响;当代价值

一、商鞅变法及其主要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改分封制为县制。

2.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3.实行军功制,奖励耕战,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4.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5.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

6.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

商鞅变法实施后,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果:一是全面推行县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二是破除了井田制,奖励家庭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有利于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了奖励军功的广度和力度,禁止私斗,制定二十等爵制度,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至此,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

二、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后,商鞅变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的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就此消亡,反而由于其内涵的科学性得到传承和发展。商鞅变法的6大主要内容中,除第5项“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因人治取代法治、偏重思想教化取代严刑峻法而被基本废弃不用外,其余5项均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中央集權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凡三十一县”,“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延续了商鞅变法的思路,废止了重新分封的主张,采用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实施后,王国的力量大大削减,仍然回到了郡县制的老路。东汉时期,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隋文帝时期,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制。唐太宗因州县数目太多,为加强管理,分全国为10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北宋初年,改用路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明代虽然改行省为布政司,但在口语中仍如此称呼。元代的行省划分,经清、中华民国调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

商鞅变法统一了秦国的度量衡制,但与其余六国的度量衡制和文字仍存在较大差异。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延续了商鞅变法的思路,统一了包括原秦国在内的七国的度量衡制,还统一了文字,大大方便了国内的沟通和交流。

两千多年来,虽中国一级行政区的名称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但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却一脉相承,沿用至今,其与统一度量衡制和统一文字一起,巩固了大一统,形成了今天中国辽阔疆域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传承至今

商鞅变法规定: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本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特别奖励垦荒;以商业为“末业”,重征商税。

商鞅变法以后历代中国王朝,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秦始皇曾迁内地人民到珠江流域一带垦荒。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和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时更是减轻田租至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东汉时光武帝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三国时曹魏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让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并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让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保证农民的农业生产时间。武则天时期重视农业,奖励农业生产。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并积极推广优质占城稻,促进粮食生产。明太祖朱元璋时期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清初鼓励垦荒,耕地面积大幅增长。明清时期还引进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并推广开来,促进了人口的大增长。为了传播农业耕作技术,封建国家有时还编纂农书,指导农业生产。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仍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三)军功制的实施力度虽有所起伏,但仍是大多数王朝的选择

中国军功制最早称为军功爵制,它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商鞅变法彻底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奖励战功使秦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秦军几乎所向无敌。

商鞅变法以后,军功制的实施力度虽有所起伏,但仍是大多数王朝的选择。汉朝体制“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刘邦的汉军在战争期间大量授予军功爵位。汉武帝为了推进对匈奴的战争,另行设计一套17级“武功爵”。北周设置“勋官”制度,对于有战功的将士赏给一个名义上的官位,这一制度被隋唐五代以及两宋沿袭。元朝勋官分为10阶。明朝以“战斗表现论功”“计首论功”两种军功标准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清朝不再有勋官制度,改为直接奖赏“功牌”。

(四)土地私有历经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

西周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并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实行按亩收税,它们不再区分公田、私田。到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此后,大多数王朝,包括秦、汉、唐朝后期、两宋、元、明、清、民国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历经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中间只有几次小变动。

两汉中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短暂的王莽改制,仿照古代井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此举既触怒了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迅速走向失败。

北魏和隋唐曾实行均田制,均田制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很难达到应受额,虽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随着人口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加之均田农民土地不足,赋役负担沉重,一旦遇上天灾人祸,被迫破产逃亡。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战乱后,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又数次兴起。几兴几废之后,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终于走向没落。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公有制。

(五)百家争鸣不再,思想控制如影随形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出现了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以及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史称“百家争鸣”。

自商鞅变法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以后,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再,思想控制成为统治者的主流选择。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和私藏《诗》《书》,禁止私学,史称“焚书”,这与商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所提的孔氏儒家,加入了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观点,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它又禁锢了思想和学术自由。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由于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个人见解,大大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统治者大施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造成社会恐怖,以期达到禁锢思想的目的。

三、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

(一)巨大的人口和疆域规模,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度过难关

中央集权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其与统一度量衡制和统一文字一起,巩固了大一统,有效减少了战乱,保证了今天中国巨大的人口和疆域规模。中央集权制度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万里长城、大运河、全国范围内救济灾荒、南水北调等等。大一统有利于现代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发展经济。这些,到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催生了發达的农业文明

2000多年来对农业的重视,使得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前列,农业文明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三)危难中屡屡能奋起,守住了庞大的疆域

在商鞅变法至今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中华文明虽屡遇危难,但长期军功制度激励下所形成的强悍的立功进取精神,使中华文明在危难中屡屡奋起。不管是灾荒饥馑,还是内乱四起;不管是外敌入侵,还是经济武器全面落后,人们都不畏万难,最终守住了庞大的疆域,屹立于亚洲东部。

(四)养成勤劳的民族习惯

长期的土地私有制,收获与勤奋成正比,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去创造,养成了勤劳的民族习惯。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产出有限,且以家庭私有为基础,虽有丰年,如不节俭应对,遇上灾荒、歉年或疾病,就有饿死的可能,所以长期的生存经验帮助人们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这对塑造民族性格无疑是有利的。

(五)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利于守成但不利于创新

长期的思想控制,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且行之有效的以儒家为中心的社会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但思想控制显然不利于学术的创新,中国学术在百家争鸣之后那么长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学术和思想的高峰时代能与百家争鸣时代相匹敌,这也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虽然商鞅变法内容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商鞅变法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其连坐法,人与人之间相互告发压抑了人性,破坏了基本的伦理道德;重农抑商阻挠了商业的发展;思想想控制不利于创新和社会进步。但前面所论述到的对中国文化巨大的影响和当代价值,使得商鞅变法的大部分的精神和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晏景楠.论中国军功奖励制度改革[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郝洪剑.商鞅变法的现代价值[J].法制博览,2018(08):16.

作者简介:王中(1978.07—),男,汉族,湖南涟源人,硕士研究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选拔。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当代价值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