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8-05-14孙惠
【摘要】纵观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不难发现,对于本科高校而言,创新创业人才极具缺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具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构建;研究分析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介绍
第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步,只有当前的毕业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出自身的光和热,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提高我国的国家综合能力,这是对于国家大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第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介绍。创新创业型人才重点在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所谓创新创业便是能够打破传统大学生工作的局限性,以自身全新的視角去适应社会,不但为社会增添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突破应届生就业难的桎梏。第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院校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毕竟如果想要校方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并且在应届生就业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就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校方应届生的就业率,使校方能够在教育界有更高的声望。
二、对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培养措施探究
一是明确创新精神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创新精神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只有人才不局限于传统模式,勇于打破桎梏,敢于开创新的方向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以创新精神在人才整体培养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在人才培养时要明确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二是进一步着重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有了创新精神,下一步就是自身的创业,能力毕竟只有天马行空的思维是不够的,具有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要对专业能力做出一定的提高,要使学生明确创业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社会竞争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三是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性思维。无论是创新精神还是创业能力都是在为后期的实践打下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将发散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才可以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相应的作用,体现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真正价值。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作为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对学生培养的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性地制定出学生培养目标,并且做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接受针对性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模式下的千篇一律。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还是以教学为主的,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构建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不但需要校方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及时供应,以及其他方面的合理支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接受校方培养时能够真正地有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自身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避免出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量产以及千篇一律的思维这种伪创新情况。
(三)科学的学程模式构建
工学结合模式一直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所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本科院校中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真正感受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学生后期的创业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校方可以进行科学的学生模式构建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得到自身的感悟,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当前社会的需求,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角度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芳,杨兴全,屠海波,张永志,郝传勇,赵常松.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67~68.
[2]谭明华.应用型本科涉农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2):229~231.
作者简介:孙惠(1968.08—),女,湖南益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