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评价和报告
2018-05-14张莉
【摘要】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授课,发现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接受程度高,且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本人在所授课班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前测,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喜爱和欢迎的,并希望扩展到其他课程。
一、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为期不算太长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的访谈和日记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得出了这样三个结论:第一,我校心理教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完全可行的。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无论在学习的态度、行为,还是在合作意识、能力,集体观念、人际关系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面积地提高。(2)学生更加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愿意为集体争光。(3)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较小焦虑度的情况下表现自己。因此上课主动发言的学生明显增多,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4)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学会了用沟通的方式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5)对教师不再单纯是敬畏的感情,更多的把教师当作可以说说话的朋友,但可能时间还短,还没到无话不说的程度。(6)学生在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教师不是自己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强、范围更广。第三,教師通过本次行动研究在教学观念和对待职业发展的问题上有了新的看法。(1)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首先要放弃“师道尊严”的角色定位,才有可能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行动研究,和同学的交往增加,师生关系较之从前有较大改变。(2)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个学生。(3)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应对发生的变化,从而使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上来。
二、启示与思考
课堂中有许多动态的因素,如教师、教材、学生、教法、教具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家忽视,其实生生互动是时时都在发生的,并且是课堂内外最可随时被利用的资源。只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到这一动态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同伴作为每个学生的“重要他人”的“中介”意义。教会学生一定的合作技能,提供学生一定的合作机会,生生合作的潜力大有可挖。但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其实是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法的坚强捍卫者。我们的教学改革首先是在同旧的习惯和观念作斗争。要想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运用教学理论的发展表明,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万能模式或方法。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或完成得好,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所以要灵活适当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起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如指导、建议、提醒、说明、核实、鼓励和赞扬等)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的不断学习迫在眉睫,这样才能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通过本次实验,本人还深切地感到学院应当加大硬件投入,尽早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便利;要加强教育科研的投入和指导,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其中,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尽早惠及学生:要加强师师合作的引导,让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果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
三、不足之处
由于本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此次研究又是第一次尝试做针对课堂的行动研究,因此存在不少遗憾和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时间短、周期短、实践成效不很明显。(2)学习状况虽有一些改观,但进步不是太明显。这也许与实践周期太短有关,或许也与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有关。(3)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深入参与每个小组的合作,因此对于小组合作的监控和指导不是太得力。(4)学生专业课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合作的时间和机会有一定限制,也影响到合作的效果。(5)因为理工科的教学特点,实践环节在学生的教学安排中很重要,因此学生教学计划中常在学期中途安排实习和实训,导致该行动研究常有间断、有调整,从而影响行动的连续性和周期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效果。(6)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比较简单、粗糙,甚至因为经验不足有遗漏发生。
本次研究只是一个开端,本人还将继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失误,不断反思在新一轮教学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林耀群.浅谈如何促进人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J].广东工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2]李晶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时空,2011(05).
作者简介:张莉(1986.03—),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