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外宣

2018-05-14罗瑞

丝路视野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承一带一路

【摘要】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对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积极开展伏羲文化的传承,扩大其外宣范围,推进伏羲文化的跨学科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 “一带一路”建设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伏羲文化;传承;外宣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017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 助力中原崛起”峰会在郑州隆重举行,强调了中原文化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河南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和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先行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正是河南省周口市的腹心——淮阳县(古称“陈”“宛丘”),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左传》记载:“陈,太皞之墟也。”《陈州府志》也载:“太昊伏羲都宛丘 。”淮阳伏羲文化资源丰富,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传承与外宣伏羲文化,使其“走出去”,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一、伏羲文化的重要地位及时代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的深入发展和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印证使我们能够对中华民族的起源作出比较科学的认识。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淮阳作为伏羲文化的发源圣地,拥有极其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199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总理在淮阳题词“羲皇故都”。全国知名的伏羲文化专家杨复竣先生将伏羲文化定义为“伏羲文化是中国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时期,伏羲在以宛丘(今淮阳)为中心的黄淮大平原上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亘古弥新、与时俱进的民族特征,生生不息地渗透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各个领域,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可用淮阳太昊伏羲陵内的《伏羲圣迹图》加以概括: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始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由此可见,伏羲文化内涵丰富且灿烂,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道德、农业、音乐等层面均有着深邃的时代意义。

二、伏羲文化传承与外宣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淮阳已经开展了有关伏羲文化传承与外宣的各项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淮阳太昊陵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太昊陵庙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承担着传承和外宣淮阳伏羲文化的重任,淮阳太昊伏羲祭奠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市委和市政府也将传承与外宣淮阳伏羲文化提上了日程,2018年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淮阳中华伏羲文化学术会”在河南省周口市举行。上午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伏羲祭祀大典,下午举行学术研讨会。十余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对伏羲文化进行探讨,希望当地政府树立文化自信,把太昊陵庙会办出特色,扩大祭祀大典的影响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外宣面临着新的任务,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一是淮阳伏羲文化传承的地域局限性。当前淮阳伏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本停留在地方层面。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圣地和伏羲文化的中心地带,流传着大量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另外也有许多历史遗存与伏羲文化相关。除了淮阳太昊伏羲陵之外,有巩义伏羲台、登封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庙、孟津负图寺、上蔡伏羲庙、西华女娲城、灵宝女娲陵、沁阳伏羲女娲陵等。由于缺乏上級政府的统一规划,中原各地在传承伏羲文化上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没有全面考察伏羲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轨迹,极大地制约了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是缺乏学术体系的支撑。目前淮阳伏羲文化的传播主要局限于神话传说的口头相传,缺乏完善的考古实证,因而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不大。而其对外宣传主要依靠太昊伏羲陵景区,但对太昊陵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景区的英文公示语中存在许多不恰当之处,会给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带来误解和困惑,另外,太昊陵的导游词没有相应的英语版本,也没有专业的英语导游队伍,不能够从事有关太昊陵的外事接待和对外宣介工作。三是伏羲文化产业化力度不够。淮阳是中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并且是“中国泥彩塑(泥泥狗)文化之乡”。但淮阳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且伏羲文化与旅游资源之间没有深度融合。目前淮阳已有“羲皇故都朝祖会”和“龙湖旅游赏荷月”两大旅游品牌,但品牌营销策略传统且单一。这些都制约了淮阳旅游业的发展及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外宣。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思考及建议

(一)扩大伏羲文化的外宣范围

要号召全球华人传承追根敬祖的中华传统美德,以伏羲为宗,共同致力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淮阳太昊陵每年一次的二月朝祖会上,敬天孝祖的伏羲祭祀大典声势浩荡,平均每日游客量达数十万人,其中2008年人数最多一天82万人,被世界吉尼斯上海总部评为“全球单日朝拜人数最多的古庙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契机下,让伏羲文化“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应该进一步挖掘伏羲文化的内涵,展现伏羲文化的魅力,邀请沿线国家的文化学者来到“羲皇故都”进行文化考察和学术交流,扩大伏羲文化的外宣范围,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二)推进伏羲文化的跨学科体系建设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伏羲文化已经被列入到“华夏文明探源工程”之中,目前有关伏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建议不断完善伏羲文化的学科体系建设,助推其发展和传承。在伏羲文化外宣层面,要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助推其对外传播。

在全球化语境下,可以将伏羲文化的外宣与英语学科结合起来,利用翻译这一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促进伏羲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可以传播给最大范围的国际公众,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淮阳太昊陵景区的英语宣介,撰写“羲皇故都”淮阳的英文介绍,规范和完善太昊陵景区现有的英语公示语,对景区的导游词进行英译,并建立专业的英语导游队伍,可以使更多的外国友人走进淮阳,走进太昊陵,提升伏羲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可以利用媒介融合的学科优势,综合运用报纸、书籍、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资源,创新伏羲文化的表达方式,彰显其中华本源文化的魅力,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传承与外宣。另外,在跨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高人才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和外宣人才,为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外宣做出精准有效的策划。

(三)加强伏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毋庸置疑,文化是人文旅游的精髓,旅游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在当前“一带一路”的黄金期,把中华本源文化——伏羲文化与旅游業有效融合,提高伏羲文化外宣的效率和幅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羲皇故都朝祖会”“龙湖旅游赏荷月”等现有活动的基础上,以伏羲文化为载体,打造文化旅游节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文化产业。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通过探析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接受,更好地实现受众的意图和愿望。伏羲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易经文化、姓氏文化、嫁娶文化等等。“定姓氏 制嫁娶”是伏羲在淮阳建都后的主要功绩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婚嫁习俗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目前全国很多旅游地以“婚俗文化”为主题开发核心旅游项目,如杭州打造“爱情之都”,青岛推出“浪漫之都”,三亚举行“目的地婚礼”博览会,但淮阳作为中国婚嫁习俗与文化的发源地却风平浪静。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淮阳需要抓住时机,发挥优势,讲好伏羲婚嫁文化故事,营造世界“嫁娶之都”的文化氛围。在打造“嫁娶之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民间的伏羲女娲爱情故事,编辑成画册或书籍,加大传播力度,通过各种媒介对“嫁娶之都”进行宣传,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伏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用旅游助推文化外宣。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外宣,需要我们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伏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包容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伏羲文化多层面、全方位的传承与外宣,有利于确立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增强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将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崔晓艾.媒介融合视域下伏羲文化的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6(06):68.

[2]杨复竣.伏羲文化研究丛书之二:太昊陵说什么[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3]魏深义.论淮阳伏羲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国际传播[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05.

[4]马世之.中原地区的伏羲文化[J].中州学刊,2007(04): 153~156.

[5]王丽.“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模式探析[J].理论月刊,2017(10):84.

作者简介:罗瑞(1987—),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一带一路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