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繁荣酒泉地方文化的思考

2018-05-14赵龙飞

丝路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酒泉红色特色

赵龙飞

【摘要】酒泉是古丝绸之路的节点重镇,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地域,是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和欧洲、非洲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时代,赋予酒泉文化工作者新使命、新担当,在酒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酒泉;丝绸之路;地方文化

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酒泉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三苗族的后裔——西羌族牧据河西,戰国和秦代大月氏和乌孙人活动在这里,后来月氏逼逐乌孙而称霸河西。西汉初年,匈奴入居河西,迫使月氏西迁……在频繁的民族角逐中,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形成。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平定河西,在酒泉设郡立县,委官置守,汉民族开始西迁。此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西通道,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域各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杂耍、百戏传入内地。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断,一些文化名人西迁河西走廊,带来了儒家经典。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东方旅游,以及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中外使团、商贾僧侣、文人墨客凡东来西往者无不从这里经过,酒泉因此而成为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和欧洲、非洲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明朝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巩固以嘉峪关为边防的疆域,从中原不断移民屯垦戍边。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河西走廊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大批中原人来到这里,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多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局面。

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多民族融合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现流行于民间的故事、传说、谜语(猜话儿)、谚语(俗话)、歌谣以及社火、小戏、民歌、民乐、杂耍、剪纸、刺绣、雕塑、编制等文化遗产,皆是先民们艺术智慧的结晶。这些艺术珍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酒泉人民的思想情操和生活生产习俗。

人民群众在创造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种形式,他们利用传统节日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组织起“社火会”、庙会,有群众公推会首,每逢年过节有会首牵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四月初一、初八,五月端午,九月重阳等传统节日,群众自筹资金在文殊山、新添墩(今银达镇明沙窝村西北)、仙姑庙(北门外原食品公司附近)等处办庙会。庙会是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显示其社会功能的最高形式,人民群众从庙会中得到自我娱乐、自我熏陶和自我教育的最好精神享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提升为“四个自信”,赋予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内涵。并且阐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文化工作者新使命、新担当。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酒泉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其一,在培养打造自己专业团队的同时,有“用资源换技术”的新思路。文化部门给民间艺术团体或个人提供场地,给予资金支持,有专业人员作指导、作编导,以接地气的形式为新时代人民的、大众的文化发展服务,不失为一项好策略。

其二,重视非遗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如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农民党从亮自编的宝卷《孙悟空大闹天宫》,全卷用十言韵文组成,尽管取材于《西游记》,但把它改变移植成宝卷,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

其三,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酒泉,红色革命资源丰厚。我们组织人力编纂党史,但仅使红色文化存在于书本还不够。我们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挖掘红色故事、搜集当年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为打造红色历史纪念馆做准备;另一方面,著作展板,在“七一”“十一”等节点主动出击,巡回展出。同时,将酒泉红色革命故事编纂成地方教材,组织专家制作成课件,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巡回宣讲,教育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酒泉人民真切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打造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的新酒泉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其四,在加强博物馆建造的同时,做好让文物说话工作,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作用,使人们了解我们先民们的智慧。

其五,借助敦煌文博会的举办,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不足,补齐短板,打造我们的精品力作,推出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我们的文化品位。

如此这般,经过我们这代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在丝绸之路节点城镇,将会迎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安邕江.酒泉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2]王文祥.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10(11).

猜你喜欢

酒泉红色特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酒泉藏家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飞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国酒泉
酒泉旅游指南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