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陇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2018-05-14李宏斌

丝路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资源

李宏斌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陇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陇南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优势

(一)生态资源优势

一是生物资源丰富。境内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森林茂密,素有“陇上江南”“大熊猫乐园”之美称。二是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金、铅锌、硅铁、大理石等矿藏最为丰富。三是水利资源富集。境内有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四大水系,这是支撑陇南青山绿地、碧水蓝天的最大优势资源。四是农业特色产品丰富,尤其盛产油橄榄、纹党、天麻、银杏、茶叶、核桃、花椒、黑木耳、冬虫夏草等多种名贵土特产。五是陇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观光者的最佳选择。

(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陇南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主要旅游景区达20多个。境内有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西和古仇池国遗址;成县西狭摩崖石刻;两当张果老仙洞;红色旅游胜地宕昌哈达铺等人文景观;还有充满山水神韵的康县阳坝原生态风光、文县天池等;素有“地下艺术宫殿”,“华夏第一洞”之称的武都万象洞地质奇观;森林茂密,竹秀花奇的成县鸡峰山;宕昌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风光秀美的徽县三滩高山草甸;两当云屏三峡等,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神往的旅游圣地。特别是陇南的先秦文化、汉代文化、三国文化、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西和仇池古韵,礼县先秦遗址和祁山古堡,成县西狭汉隶和杜甫草堂,文县阴平古道和三国古战场等历史文化遗存,博大精奥,底蕴深厚,对中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陇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陇南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点初步得到开发利用,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农家乐、乡村游正在兴起,入境游、过境游的人数逐年上升,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和势头越来越好,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资源开发起步迟;二是规划编制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三是景点分散,品位不高,旅游产品开发未破题;四是对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特色挖掘不力;五是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从业人数少,旅游收入增长缓慢;六是旅游营销较弱,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的发展不平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陇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陇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打造品牌景点

要坚持从陇南的实际出发,把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准确定位,在“生态”上做文章,在“文化特色”上求突破。着力打造名牌景点,包装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即武都朝阳洞、文县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成县杜公祠、两当张果老仙洞、礼县祁山武侯祠、西和云华山风景区、西和晚霞湖风景区、西和仇池国遗址等。通过整体开发,重点突破,着力实现全市龙头景区向全省重点景区、全国著名景区的跨越。

(二)弘扬历史文化,提升景点品位

加快陇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民俗、生态为主题,靠生态优势打造品牌,靠民俗风情创特色,靠历史文化上品位。如以西和、礼县为主体的“陇南乞巧文化”;以两当、宕昌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以文县为主体的“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以康县花桥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旅游”;成县的《西狭颂》书法文化、武都的朝阳洞佛教文化等。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用陇南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去“点化”旅游景观,用美丽的传说、精美的故事、优秀的创作赋予旅游景观以“灵气”和“活力”, 让自然山水具有人文气息,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内涵。

(三)加强区域合作,开拓旅游市场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本着“区域合作,资源互补,客源互流,市场共享,互动发展”的原则,跳出地方小圈子,发展旅游大市场,注重加强与广元、巴中、绵阳、阿坝、汉中、宝鸡、天水、甘南、定西等周边市县和旅游关联城市的合作与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边、多边旅游业的合作发展。

(四)产业深度开发,完善旅游功能

一是着力研究具有浓郁陇南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如盆景文化、根雕文化、刺绣等,增加旅游产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二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挖掘特色餐饮文化,延伸产业链条。三是针对游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精心设计开发出一批独具特色,游人喜爱的生态观光、水上游乐、登山攀岩、休闲度假、农家风情等旅游项目,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四是加强文化旅游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人才队伍。

(五)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延伸和补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文化村等大众旅游设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在明显上升,乡村旅游有着无限的开发前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市人群到农村消费,推动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传播科技文化,加强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2]马蓓.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旅游,2013(05).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开发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