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2018-05-14胡勇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本文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现状,分析了辅导员工作现状的主要成因,探讨了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辅导员队伍不断增加,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还不够,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目前大批量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从事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的进出随意性较大,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选聘。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缺乏工作方法。有的辅导员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甚至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好辅导员工作。
(二)新时期学生思想动态多样性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得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得大学生接触了大量负面信息和国外某些不良思潮,受到迷惑和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此外,由于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而相应的就业岗位增长较慢,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的现状就是毕业即失业或者找不到满意工作,这给大学生带来很严重的心理压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失望的心理,思想更极端一点的甚至动摇自己的政治信仰。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主要成因分析
(一)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新时期,全球化发展导致国外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我国的价值观念等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社会上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同时思想文化基础的变化、网络时代的挑战、家庭环境的影响更是造成了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性、思想混乱的直接原因,这些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辅导员工作运行机制制约
国内大部分学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考评、教学安排、职称评定等成果上,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的相关制度,致使辅导员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认定。辅导员工作相对繁琐,部分学校将学生相关的所有事情压到辅导员身上,大大地分散了辅导员精力。此外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不合理,人员流动频繁。多种原因导致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力不从心、甚至敷衍了事。
(三)辅导员自身因素
目前很多学校辅导员自身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转变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目标较为模糊,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抽象化程度高,思想教育所用的方法较为落后,所用技术手段不够充分,辅导员创新教育能力较弱。
三、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越来越重视,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熟悉学生情况,可以把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自身需提高对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
(二)转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网络平台的交流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部分网络信息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辅导员不能阻止学生上网,反而需要鼓励学生建立微博、引导学生通过QQ、微信、等手段传播健康、积极的内容。除此以外,辅导员要随时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舆论,适时地加以指导帮助,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时刻以学生为本
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需要用心去交流,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内心真正地关心学生。辅导员应关爱学生,加强运用情感、服务等辅导性语言,用心和行为感化学生,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和学生成为朋友,一味的高压是无法建立平等的師生关系的。
四、结语
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结合时代特性,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并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华.工作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湘潮,2014(10):47~48.
[2]何亚娟.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9.
[3]王宇航.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学生工作科学化的启示[A].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协作会年会[C].2012.
作者简介:胡勇(1988.04—),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