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2018-05-14欧萍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李商隐艺术特色

【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其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他的咏史诗,不仅善于学习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能突破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李商隐;咏史诗;艺术特色

李商隐一生共创作了诗歌六百余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史诗约占十分之一。这些咏史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一、措辞委婉

(一)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力避辛辣的讽刺

如《南朝》中“徐妃半面妆”的细节描写。南朝的历代君王都只知道夸耀自己有地险天险、金陵王气,终日沉迷声色、有恃无恐。诗人巧妙地借用徐妃半面妆侍奉独眼的梁元帝的细节来加以讽刺,同时也是对晚唐君主在藩镇割据、疆土日蹙的形势下但求苟安、不思进取的讽刺。又如《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此诗看似写宫廷中一般的皇家宴会,含蓄委婉,没有过激的语言,但事实上却是对唐玄宗乱伦丑行进行了大胆的揭露。

(二)用典型的情境隐匿激愤的嘲讽

如《龙池》中“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诗人就是利用李家父子宫廷宴会这一典型的情境来讽刺唐玄宗。宴会上大家都酩酊大醉,而寿王一人却独自清醒着,面对夺走自己爱妃的父亲,他更多的只是无奈与痛苦。透过寿王的表现,对唐玄宗的无理蛮横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罗大经在《玉林鹤露》中称:“词微而显,得风人之旨”。同样在《马嵬》中有两句“此日六军同驻马,此时七夕笑牵牛”,诗人把从前和如今的两个情境放在一起对比,写出了唐玄宗重女色而荒于政事,最后只落得国破家亡的事实,在强烈的对比中讽刺唐玄宗。李商隐的多数咏史诗都包含着自己内心的愤懑,但经过典型的情境处理过后,诗歌中的那种强烈感情没有直接迸发出来,而是以典型情境作为载体,进一步增强了思想内涵。

二、长于修辞

(一)对比

昔盛今衰对比。如《思贤顿》“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鼙。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作者将唐玄宗的“他日”与“今日”放置在一起作对比,从前恣纵逸乐、纸醉金迷的淫奢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有的只是日暮时分泪洒望贤驿的情景。通过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突出强调了如今境遇的不堪,没有一句讥刺而讽刺的意味却宛然在目。

昏君贤臣对比。如在《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等等诗句中都有写到昏庸无能的帝王与壮志未酬的名士贤臣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既表现出诗人对古代名士贤臣的同情和叹惜,又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感慨,更是对那些无能君主的无情嘲讽。

(二)象征

诗人巧妙地将做比的个别事物引申拓展到全局中去,而形成了象征。在他的咏史诗中很多都采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如在《赋得鸡》一诗中以“斗鸡”为象征,揭露了藩镇割据势力虽表面上秉承王命,实则是无视中央政权的存在,肆意妄为。诗中不仅对割据势力分裂国家的恶行进行了抨击,而且还借助“斗鸡”这一形象概括了他们凶狠贪婪、喜爱缠斗的本质特点。

三、善用虚词

(一)用虚词表达讽刺性情感

如《寿安公主出降》中“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诗中一个虚词“分”使朝廷那种要通过“送王姬”来求苟安的行为暴露无遗,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诗人对晚唐时期统治者软弱无能、不思进取的尖刻讽刺。在《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中,诗人结合自己人生不幸的际遇,借助古代贤臣名士怀才不遇的史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并用“最”和“不”两个虚词加强其讽刺性情感的表达,写出了对封建君主不能任贤用能的尖锐嘲讽。

(二)用虚词推进某种情境、氛围或情感

如《贾生》中“贾生才调更无伦”,一个“更无伦”强调贾生的才华无人能比,但与他的“虚遇”相比,这“更无伦”的才华,却成了反向的铺垫,诗句用“更”将情感扬起,是为下文的陡跌作势,扬得越高抑得也就越低,使诗歌有了一种深沉的悲怆感。又如在《北齐》中,“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杀一围。”此诗用“已”“休”“最”和“更”将北齐后主与冯淑妃只顾逸乐而不顾国之将亡的荒唐推向了一种执迷不悟的极致,几个虚词相互呼应,顿宕曲折,意境深远。

(三)用虚词反问,使诗句铿锵有力、感慨深沉

诗人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巧妙地运用“岂”“如何”等常用语气副词来进行反问、疑问,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在《瑶池》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尾联中诗人用“何事不”三个字来诘问,那种诘问的语气犀利地讽刺了皇帝求仙问丹、荒于政事的昏庸与迂腐。正如纪昀所说:“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不尽”。又如《马嵬》(其二)“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用“如何”二字冷峻诘问,做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为什么还无法像普通的农夫那样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诗句在强烈的对比中体现出对唐玄宗的无情批判,用反诘包含着浓厚的讽刺意味,引发了读者深層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邓丹.李商隐诗赏读[M].北京:线装书局,2007.

作者简介:欧萍(1975.09—),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李商隐艺术特色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李商隐:世上天真莫如你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这个“情圣”不太够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