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2018-05-14许丹

丝路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许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突破新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良好态势。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高校毕业生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欠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

一、就业质量

参加工作(能入职就业并取得收入报酬)的16岁以上人员所占入职人员总人数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那些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概率的高低,体现就业质量水平的高低。不过入职率仅只是应届毕业生入职现象,就业质量水平不能单单由数字体现,并且无法规避做假数据来提高应届毕业生入职成功率的情况。应届毕业生入职前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职业未来,它反应的是在入职前对自己即将从事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的认知,从侧面看出毕业生对自身发展的重视情况。薪酬的高低可以衡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低,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的一个集中反映。

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所处环境、工作时间和强度、社会福利政策等因素的考虑应该包括在工作质量水平内,它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的一个集中反映。由于现在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不匹配情况,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高频率更换工作,因此,专业对口程度和工作穩定性是衡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就业现状

就业率高的确能稳定就业市场,但是就业率被国内部分高校过分看重,利用高就业率吸纳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那些即将毕业但未能就业签约的学生,学校让代理机构来保管人事档案,因此呈现出高入职率、低就业质量的情况。较高的入职率遮盖了人才市场与高校之间的问题。高质量就业并不仅只是高就业率,还应该在就业市场稳定和高校结构完善的情况下关注保障高质量就业问题。

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入职时遇到就业面小,就业方向少的尴尬处境。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有较高幸福感,单位员工包含政府机关单位、高管人员等,这使得大量毕业生就业钟爱于政府机构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存在“挤破头往里钻”的激烈竞争,用人单位不断提高门槛,造成诸多的毕业生被拒门口外。许多普通行业和具有复杂环境的部分区域无法吸纳毕业生,出现人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现象。

现阶段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入大学校园,接受大学教育。进入大学的门槛放低,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较差,学习氛围不浓重。部分大学生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大学不用再学习,因而逃课、挂科现象随处可见,不重视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没有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观念,持有错误的人生观,无法定位自身实际情况,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职业期待吻合度对就业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满意现在的职业,与自己的主观期待有很大的差距,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现在的职业大致满足自身的性格与需求,有着一般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少数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现在的职业与内心所期待的各方面需求大致相同,有着较高的职业期待吻合度。若职业期待吻合度低,会出现工作激情不足,工作质量低下和高频率的换职。

岗位忠诚度是指在本岗位就职的工作人员对其所处岗位的热情与归属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偏低,总人数的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两三个月就会离职或者跳槽,多于三成的毕业生在就业后的一年至三年内就会多次跳槽。尽管政府对于人才的自由流动采取鼓励政策,但频繁的大学生跳槽情况恰恰说明了对工作岗位的热情和中意并不是很高。

三、对策探讨

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职业心态,设定与自身相符的就业定位,保持与社会经济结构、市场走向相一致的观念。教育只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因素,自我教育职能才是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内部原因。

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招生生源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环境与高校毕业生的关系。社会认可度的高低会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好坏。在扩建招生计划的同时,要引导高校宣传结合自身优点,采取一些奖励政策体系,提升生源质量,进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将学生所需的毕业理论与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拓宽毕业生就业指导形式,使学生明晰择业观并可以更有效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

高校应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满足市场的相关需要,实施专业化知识指导,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人才资源,不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是将人才培养与从事职业吻合的一个有效方法,学校和企业合作,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还能缓解毕业生找工作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尴尬状况。

大学生通过选择自主创业的方式就业能减轻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拓宽认知层面。因此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鼓舞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因而对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理论支持和实训,提供给他们创业的有效信息,开展创业培训讲座,采取资金赞助措施,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合理进行自主创业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欢.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学,2017(24):59~61.

[2]黄敏,陈炎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福建省2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7(09):73~80,72.

[3]杨淮智.“双渠道、三结合、多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09):32.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