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历史文化困境探究

2018-05-14陈晓玉陈新邹悦临高巍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困境高职院校

陈晓玉 陈新 邹悦临 高巍

【摘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更是对劳动者职业道德与素养的的考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承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着文化困境、历史文化偏见和社会价值观导向的错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困境;培养

一、为何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供需结构矛盾,一方面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过剩,缺失关键技术,企业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方式也发生变化,希望得到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日常生活消费品到电子产品,海外抢购、代购十分火爆。这就说明我们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急速增长的优质需求。国家大力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仅仅靠生产设备更新,更需要劳动者(工匠)自身技艺与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历史文化之困

(一)传统历史文化的偏见

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清朝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在古代重农抑商思想影响下,工匠的技能被认为是奇淫技巧。在古代的社会等级序列中,“士农工商”可见工匠社会地位不高。我国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思维,倡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沿袭影响至今。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期望还是想成为“人上人”的管理者,并不想长期“受人管”的技术一线工人。从古至今,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巧夺天工的工匠和让人尊敬的工匠精神,但是有许多优秀的工匠精神和历史传统没有被传承和延续至今,工匠不被社会认可,工匠精神日渐萎缩,主要原因是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文化缺失。一句话就是我们缺失了培植、传承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及历史传统。

(二)社会价值导向的错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的迅速膨胀,一些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环境中茫然不知所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慢慢地发生错位异化,尤其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如今,社会风气越来越急功近利,多数人不想付出辛苦,希望靠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不劳而获。年轻一代不再崇尚高超技艺,而是羡慕名利和财富。加上受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认为职业院校就是低人一等的选择,大部分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去一线制造业做一个默默无闻又辛苦的技术工人。从学生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到他们对此怀有的偏见和误解,有家长认为孩子与企业签订的学徒制合同就是务工合同。其实,现代学徒制是我们培养优质工匠的有力载体,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而没有充足的企业实践经验是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工匠的。其次,有些中国人的“差不多”态度根深蒂固、由来已久。时至今日所谓的“佛系”人生和工作态度,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职业岗位中的革新技术、质量提升,也只能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目前并没有成为当前一种为社会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社会心理和共识。反观那些有着深厚工匠文化的日本、德国。匠人们致力于精益求精地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其中不乏很多百年老店传承至今。我们深入剖析缘由,这两国的工匠们有一个共性特质就是能够秉承严谨、认真的处事态度,把做好产品做到极致视为人生准则。

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我国长期以来消费水平相比较发达国家整体偏低,国民刚从温饱达到小康,当然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像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的社会生产要转变重点解决温饱和有无的问题到思考产品工艺改进质量。企业不能再陷入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强调短期见效、快速盈利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原因,中国工人结构的构成主体是农民工,他们虽然在务农方面是行家里手,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化时极少数受过系统的技术学习,技术素养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企业一味追求生产数量,工人的天然技术缺陷和职业价值体系的错位化为唯快、唯数量,盲目追求生产速度,忽视产品质量,更有像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长生制药的假疫苗等事件中出现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传承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义不容辞而且责无旁贷。高职院校一定要意识到培养学生专注、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3-11(02).

[2]吴玉剑.高职院校传承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論坛,2017(04):84~85.

作者简介:陈晓玉(1980—),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高职教育;陈新(1977—),男,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高职教育;邹悦临(1982—),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软件编程教学、高职教育;高巍(1981—),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困境高职院校
跟踪导练(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