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探析
2018-05-14耿春霞
耿春霞
【摘要】在校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宝贵人才,公民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自身公民素质的高低以及培养内容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文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基本内涵做了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
一、公民素质培养的概念界定
公民素质指的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①对其可以作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讲,“公民素质”指的是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②这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作为一国公民,需具备的一切素质。狭义上说,“公民素质”则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公民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正当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对社会客观现象或事件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与判断的技能。这里的公民素质则可以理解为是“与公民资格相适应的素质。”③为凸显针对性,本文从狭义的角度讨论公民素质。
因公民素质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公民素质培养会体现为较强的时代性特征,即不同历史时期,公民素质培养的内涵会有差异;此外,不同的国家,公民素质培养的内容也会各有侧重。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基本内涵
就本文所论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而言,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充满朝气,专业特色明显,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不足,人文素养欠缺。有鉴于此,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的内涵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规则意识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并做好自我规范,是对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比较强的规则意识,并能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言行做出理性选择与判断,才能在实践中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社会人。
(二)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还包括政治立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等方面。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政治素养,在思考问题时才能够有国家或社会的宏观视角,并将自身利益及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很好结合。
(三)参与意识
现代社会,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将公民参与分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④大学生的实践领域更多的是社会参与,如:义务劳动、社区公益、文明志愿者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对其综合能力提升及更好参与政治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四)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创新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及公民个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年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建设的使命与责任,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公民个人贡献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的过程,二者是统一的。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培养总是与本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当代中国,正走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而言,即需要结合前文论述的学生特点,进行培养内容的体系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领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深化内容改革。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将高职院校两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专题,形成结合社会实际、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并在不同知识模块设置相应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行为转化,进而更大程度上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高职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与他人沟通,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使用新媒体的热情,但亦缺乏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恰当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此外,充分利用课堂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可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2.多种形式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仅需要理论灌输,更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笔者所在学院的做法是,依托大學生政治法律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两个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手记”活动已形成品牌,学生可以通过微话语、微视频、图像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挖掘和讲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小故事,展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多项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寓教育于无形的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社科类知识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公民提升自身素质、进而顺利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条件,这其中,法律、政治、历史、人际交往等社科类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
而前文已述及:高职大学生的特点之一,即在于专业特色明显,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人文素养欠缺。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也时常一知半解;这与学生普遍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有关,学理科的同学更是把自己是“理科生”作为欠缺社科类知识的理由。
基于此,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重要途径。通过知识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更好参与社会生活,并能够对社会事件做出科学、理性的认知与判断。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养,提升其主人翁意识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公民主体性的重要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意识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民的一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能够按要求自觉行动。
2.平等意识
公民要懂得并能够互相尊重;社会公共生活与家庭生活中,需要关心老人、爱护儿童、乐于扶助病、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与风尚。
3.法治意识
在全面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公民需要法治的阳光,也需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这同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其他
除以上内容外,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还应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目前,独立的公民素质培养相关课程体系尚未在高校形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主要依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即将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措并举,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真正理解作为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并能够将权利与义务的内容自觉外化为自身的行动。
注释
①陈友东.试析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开封大学学报,2008(03).
②武启云.大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培养[J].青海社会科学,2005(3):138~141.
③李芳.当代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④周小李.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6):2.
参考文献
[1]郭婷婷.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2]杨爱民.对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2(05).
[3]王瑛.浅议对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J].湘潮(下半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