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自椟大篆字法来源初探

2018-05-14张乾

丝路视野 2018年2期

【摘要】刘自椟是民国以来书坛举重若轻的篆书大家,犹以大篆著称。其通过多种合乎情理又别出心裁的结字、造字方式,将均衡稳定的小篆与旁逸斜出的大篆巧妙融合,既保证了大篆的基本韵味,又将繁难的大篆变得容易辨识,对中国当代大篆创作影响巨大,被日本《知远》杂志评为“当代篆书第一”。

【关键词】刘自椟;大篆;字法

篆书是汉字中最古老的字体,它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字、小篆等。广义上又将秦以前的篆书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篆书称为小篆。从夏商周三代至秦王朝,篆书一直处于文字的统治地位,秦汉以后逐渐沉寂。清代中期,在大倡碑学的时代背景下,篆书再度中兴,大家辈出:邓石如、吴让之、莫友芝、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等,群星璀璨。民国沿袭了乾嘉以来金石考据的传统,章太炎、罗振玉、丁辅之、齐白石、陈半丁等,皆以篆书饮誉,这其中有一位成就斐然,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篆书大家——刘自椟。

“学古创新风气批,天真流露最惊奇。绝伦妙笔凌秦汉,自椟名气海外知。”日本著名书法家金泽子卿曾这样评价这位来自渭北三原的篆书大家。谈及刘老先生的大篆,大到书坛领英,小到书商小贩,无不赞声连连,称道有加:骨丰肉厚、藏拙老辣、法度严谨、笔力雄厚、意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1914年腊月初八,刘自椟出生于医学世家,五岁起即学习毛笔字,稍长拜关中著名学者贺伯箴为师,研学文史和书法。刘自椟一生偏爱篆书,求之甚勤,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也日日揣摩、咀嚼。早年临习《峄山碑》、《会稽刻石》等秦刻石得其均稳端庄,后遍临清代大家邓石如、杨沂孙、吴昌硕诸家,并在此阶段广泛汲取甲骨、钟鼎、石鼓等法帖特点,博采众长,化为己有。“少而好之,老而弥笃”,在刘自椟不断地探索求新中,其大篆形成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结体似斜反正,结字灵活多变,在不失造字之理的原则下,通过夸张直曲、构件挪移、穿插靠攏、增减笔画等方法将原本晦涩难认的甲骨、金文揉以小篆特征,和谐统一又穷极变化。大篆为体,小篆为用,用笔刚柔相济,用墨燥润相映,风神别具,意趣天成。用刘老自己的话说:“试图形成一种既有大篆韵味又有小篆易识且又形态优美,风姿卓绝、引人入胜、心意斐然的形体,这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书写大篆创作,想要做到字字有源、翰不虚发是很有难度的,不仅要遍临法帖,熟悉掌握大量古文字字形,更需要适度添加自身的审美情趣,使其避免呆板集字之嫌。遇到没有大篆字源的情况,还需在合乎规则的前提下进行“造字”,这也是促成刘自椟大小篆结合风格的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大量查阅刘自椟先生的作品集,以及各类相关材料后发现,刘老十分擅长变字及造字,原本平平无奇的金文大篆,在刘老笔下便立刻生龙活虎起来,如:“无”“宝”“寿”“和”“道”“渊”“心”“文”“强”等。原本繁难的字,在通过与小篆结合并注入自己审美意识后,变得合乎理法又简单易识起来,如:“飞”“老”“艺”“德”“者”“风”“春”“书”等。通过将刘自椟的大篆字形、结字、字势与甲骨、金文法帖的对比,其构字中宫紧收、由内而外舒展,以方配圆,以曲映直,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从结字来看,刘自椟多以《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及最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为范本,取其旁逸斜出的大篆韵味;结体从《峄山碑》《会稽刻石》《三坟记》等法帖取其均衡平稳。刘自椟非常重视用笔,但不是一味追求僵硬单一或阴柔妩媚,而是发挥篆书笔法中圆劲的特点,刚柔并采,饶有趣味。其主张中锋用笔万毫齐力,亦常用侧锋取险,迟涩、顿转,然后中、侧交转以疾、纵之势平出,收束时略顿,虚空回锋。藏头护尾,张力十足,笔笔富有弹性。再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恰到好处地运用飞白之法,使得笔酣墨活,虚实相生,提炼出高度统一、气象万千的“刘氏大篆”。这也正如沈鹏、谷谿先生所撰《刘自椟书法选·序》中所说:“刘自椟以刚与柔与渴三种因素互相渗透奠定了他成为当代颇有成就的篆书家的地位。”字活、笔活、墨活,正是刘自椟大篆书法的神妙所在,集数家之长于一身,更体现了刘自椟的匠心独运、绝伦妙笔。

从刘自椟晚年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篆书有很浓重的金石气息,这样古朴、苍劲的气息多是从吴昌硕所临《石鼓文》中受到的启发。他很欣赏吴昌硕“得虢盘遗意可喜也”的书学要言,也开始了他的衰年变法。此时的刘自椟对大篆的书写已不再拘泥于法度,开始将篆隶草行从心所欲地结合起来,这样书写的大篆有裹锋、有铺毫、有轻重、有缓急,一派自然天真。刘自椟常说:“不学古人,是谓无法;纯学古人,何处着我?学进来,还需走出去。”几十年来,他以大篆为基础,不断熔铸古今篆家之长并化为己有,所以他的篆书作品不断有新意于毫颖之间,始终有一股盎然的生气。1990年日本《知远》杂志评价刘自椟为“当代篆书第一”,足以窥见其大篆影响之巨大,可以说刘自椟是当今书坛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师。

2001年5月7日凌晨2时许,刘自椟驾鹤西去与世长辞,留给亲人、挚友、学生无尽的悲痛。与此同时,他也为中国当代篆书,尤其是大篆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于唯德,白军芳.大家风范——刘自椟[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钟明善.书香中国——刘自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简介:张乾(1993.05—),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国画系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