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5-14崔波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本研究分析的是大学新生入校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经常性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策,以便帮助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大学适应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不良问题
(一)大学新生出现的“三失感”的原因
社会适应性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适应大学生活是社会适应的前奏曲。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学新生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和家庭,步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生活的方式发生变化,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以一定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三失感”,主要指失宠感、失落感、失望感。失落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失去目标而带来的精神苦闷,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失望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较大以致无法改变。
(二)克服或正视“三失感”的的措施
“三失感”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对新生来讲,虽然不是好事,但也决不是什么坏事,在正视“三失感”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三失感”也是促使学生尽快成熟的清醒剂。针对此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和学习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适应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气馁,善于利用各种有限资源,逐渐走出困境;三是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四是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面对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积极建立起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新生五种不良心理及矫正
(一)间歇心理
不少大学新生由于高中过度透支,刚刚进入大学歇歇脚的心理一般比较普遍,这对我们整个大学生涯可不是一种好的心态,因此必须积极应对,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业规划,将自修、休息、社团活动都安排好,对自己起到督促作用。我们必须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方法其实很简单,远离懒惰就行了。
(二)茫然心理
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最忌“憋在心里”,建议主动求助,找老师、同学或是好朋友好好聊一聊倾诉一下,也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谈谈自己的一些发展规划从而明确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尽快从茫然心理中走出来。
(三)自卑心理
一是部分大学新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自尊心备受挫折;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已经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因而那些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者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同学,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現“泛化”状况。这个时候就建议给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看看自己以后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确定需要发展哪方面的素质。
(四)失落心理
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入学后心里别扭和沮丧,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失落心理常见于较为理想主义或者原本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学会宣泄,可以先找到自己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方面在哪里,然后找老师谈谈,找寻解决的办法。
(五)怀旧心理
大学新生初来乍到,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某些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依赖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际关系紧张的事情时有发生,怀旧心理便会油然而生。但其实“怀旧”心理只是是一种表象,背后反映的还是对大学生生活的不满,觉得“现在不如从前”。我们还是应该着眼现在,看看自己对新生活不满意的方面在哪里,对那些可改变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变的方面则要尽量去适应。
三、结束语
大学生活中,考试不理想、失恋、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几乎每个学生都曾遇到过尤其大学新生。有的学生总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是消极的,令人恐惧的,因此受挫后消极悲观、沉闷抑郁,个别人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挫折也可以成为大学生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我们对挫折不害怕、不回避、不气馁,对挫折有心理准备,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中的任何环境。
参考文献
[1]虞红,邢文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03):16~20.
[2]黄中岩.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02):36~39.
作者简介:崔波(1980.10—),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