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心功能科护理中的效果

2018-05-14李燕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心内科临床观察人性化护理

李燕萍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究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功能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完善院内心内科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52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A(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B(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每组各有患者7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高效化、全面化的护理管理方式,与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相比,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护理体验、降低患者院内并发症,对治疗和预后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应于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心功能;心内科;临床观察;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055-02

心功能科属于心内科[1],是院内重要科室。心内科病患一般具有病症时间长、住院久、病情复杂等特点,患者易在住院期间出现负面情绪、并发症、意外风险等安全隐患。该次研究根据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其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说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资料均来自该院所收治的152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有患者76例。其中对照组A中有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50~82岁,平均年龄(63.37±4.65)岁;其中(含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31例,心力衰竭37例,高血压52例,冠心病53例。对照组B中有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52~80岁,平均年龄(61.62±3.57)岁;其中(含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26例,心力衰竭29例,高血压61例,冠心病57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入组前均对研究过程、护理方式有明确认知,并签署过研究认同书。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其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护理方法

住院后,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方式,包括降压、降脂治疗、平衡水电解质、改善内循环、增强心功等。

对照组A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病情记录、情绪安抚、治疗辅助、给药换药、健康教育等。

对照组B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两个方面。

(1)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本”[2],这点将贯穿整个护理工作始终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人性化护理的第一步:①在观念上需要护理人员有所转变,将患者放在中心点上,一切的日常工作都是以患者为出发和归属的,一切对患者不利、对患者无意的工作不要去做,从而更好地明确工作计划,提高服务质量。②营造如同家一般的院内氛围,使患者能够真切地感知到护理人员的用心、关怀和爱护,提供微笑服务,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理解,并且要发现和疏导他们的情绪。保持院内干净、整洁的环境,保证每日室内通风,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保证患者衣物、被褥的干净、干燥。对院内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早做出防控计划,比如室内、走廊的尖锐物体做出明确警示,制作显眼的警示牌对可能会滑倒、碰头、跌落的地方进行警示。总结该院心内科病患院内常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症,提早制定有效救治方案,保证治疗效果。③要求护理人员强加自身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使任何1名护理人员都能够胜任科室内的护理工作,从而缓解人力资源压力,保证护理效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提升自身心内科临床知识,在与医师进行工作对接、汇报时能够实现高效、无缝交流。准确把握患者情绪,当出现情绪变化时要及时捕捉,并有效疏导[3]。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降低由于工作、生活、经济等因素带给患者的精神压力,建立理想的治疗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均要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以科学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建立对医院的信任。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如翻身、擦身等生活琐事,教给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2)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核心同样也是“以患者为本”,这点是贯穿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始终的。首先要岗位细分,明确护士长、组长、组员及各自职能,要以区域划分标准来对各个护理组进行要求,也可以采用跟踪护理来划分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比如,在患者入院初就制定1名护士来进行跟踪护理,直至患者出院、回访,1名护理人员最多跟踪5例患者。这种跟踪护理的好处在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绪和病情发展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以月为周期对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情况进行检查。学习要以扩展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为主,培训要以增加心内科临床治疗知识为主,并且以提升护理人员与医师的交流和配合契合度。对考核成绩理想者进行表扬,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人员,应帮助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采用奖金激励制,鼓励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科室内应设立问责制,对日常护理行、管理责任为进行规范,并整理成文字,当有问题发生时要能够做到有人可查、有责可追,促进科室内部监督机制的形成。

1.3 评估方法

心内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使用院内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分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匿名评分,第二部分为护士长评分,取平均分。评价内容:护理技能(20分),反应速度(20分),问题处理(20分),风险预防(10分),设备维护(10分),岗位待命(10分),护理态度(10分),健康教育(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该次治疗结果,现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详情见表1。

另外,对照组A中护理质量评分为(75.23±3.16)分,并发症21例,占比27.63%,主要症状为炎性感染、肺水肿、心律不齐、肺炎。对照组B中护理质量评分为(92.97±4.30)分,并发症7例,占比9.21%,主要症状为炎性感染、心律不齐。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功能疾病患者需要更细致、更优质的服务对待[4],情绪和信心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以现代化护理理念和管理理念为基础,讲求“以患为本,医者仁心”,要求护理工作“六更”——更高效、更全面、更细致、更人性、更亲和、更丰富。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优势主要在于两方面:①改变传统医护观念,将患者放在工作的中心点上,一切的治疗、护理等错失都是以患者及其病情为中心展开的,这样大大提升了治疗和护理的精准度,也能够促使医护成为一个整体,改变以往医护分离的工作状态,使护为医佐、医为护导,进而保证心内科病患的整体治疗效果。②在管理方面,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更全面地将眼光放在患者身上[5],院内一切规章制度的确立均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为前提的,能够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精度,提高护理能力,并督促其进行自我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完善院内对护理人员的管制措施,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该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高效化、全面化的护理管理方式,与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相比,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护理体验、降低患者院内并发症,对治疗和预后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应于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秀平.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30(8):1169-1171.

[2] 孙娜,刘珊珊.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2016,32(5):742-746.

[3] 周鑫.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16(18):3016-3018.

[4] 张会.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特别健康,2016,11(12):488-489.

[5] 吳满珍.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0(5):356.

(收稿日期:2018-04-11)

猜你喜欢

心内科临床观察人性化护理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