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创业与“互联网+”理念的耦合性分析
2018-05-14游娜雷丹王君
游娜 雷丹 王君
【摘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供给的工作岗位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压力蒸蒸日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时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而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他们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互联网+”的出现让一批批怀揣创业梦想、激情有余的大学生找到了又一个就业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互联网+”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所关注。但是由于就业形势的不景气,“创业”自然成为了新的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大学生创业被社会逐渐接受和承认的同时,大学生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融资、创业指导等。
在创业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它就是“互联网+”。那么何谓“互联网+”?“互联网+”是以一种互联网为中心,将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联合起来,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理念的首次出现是在2012年,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提出来的;在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行动正式被提升到国家层面。
现今“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由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2015年5月至10月举办。这是大学生创业和“互联网+”的首次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完美的结合,培育产生了新的产品与服务,这种创新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创业形式。
二、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网络创业的契机
(一)政治环境分析
自“互联网+”国家政策出台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并且积极推进对“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6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互联网+”是促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该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确定了五项相关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二是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三是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开展政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四是适应“互联网+”特点,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开展股权众筹等试点,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规范,加强风险监测,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公平竞争。用“互联网+”助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些政策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分析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关系密切,比如我们平日里的吃、穿、住、行。“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这是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网上消费已然成为时尚,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互联网+”的金融优势也不容小觑,比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社交网络可以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部分个人或者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金融需求可以只满足客户,比如可以将提供多余资金以及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在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公平的情况下得到匹配,从而使得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互联网+”有效地将众多交易主体的资金流置于监控之下,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这些金融优势必将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文化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网民超过6亿,手机网民突破5亿,上网“灌水”“刷朋友圈”成为生活常态,互联网成为最活跃、最广泛的群众意见交流平台。互联网还使社会个体的智慧彼此交流融合,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促进人类交流协作模式的深刻变革与创造力的巨大飞跃。大学生群体势必抓住这一文化潮流方向,争取利用好并打造驱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大学生自身与学校的环境分析
大学生是一群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和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是网上开店的主力军。随着“互联网+”的盛行,各行各业都向它靠拢,各大高校也不例外,他们开始在校园内安装无线wifi,方便学生们随时随地在校内搜集资料与了解相关时事,让学生们更好地与“互联网+”接触。“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许多专业人士都在考虑着它们的关系,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崔晓辉说:“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由围墙型的大学,转变成了鼠標点击型的大学,这种模式势不可挡。电子商务现在逐步淘汰了线下的商店,产业界进入大学,形成互联网校园氛围,是不是我们普通的学校将逐渐被淘汰?一个大学的文化熏陶以及校园里面产生的氛围,对人才的发展,远远超过技术的培养。在这方面,高校的课堂无法取代。在高等教育的海洋里面,只有“互联网+”的产业和高校在一起,才能够产生更深远、更有影响力的作用。”同时,各高校对创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都相继安排专家讲座以及创业方面的专业老师来授课,也提供了专业创业基地,让在校生对创业有了清晰的界定,同时,计算机老师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是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有利资源,这些无疑都将成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契机。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缺乏特色与经验
面临大学生网络创业人数的急剧增加,怎样在庞大的重围中展现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成为许多大学生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管理以及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创新意识,打造自己的特色。大学生网络创业已经成为当代一种流行趋势,面对这样的趋势以及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各高校应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以及能力,了解网络创业各方面知识,使其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从而在急剧增加的网络创业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特色,并加以不断创新,进而变激情创业为理性创业,突出重围。同时,各高校应该加强其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管理与建设,特别是针对网络创业这一方面,应该提出改进方案,使进行网络创业的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针对范围进行相关实践,以达到提高各方面技能的目的。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缺乏辨识能力
面对琳琅满目混杂的商品源,未入社会的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总体感知,需通過运用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来加强自己的辨识能力,借助大学生网络创业联盟等平台的力量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并选择相应适合自己经营的商品,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网络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鼎盛阶段,但一些不法分子也钻着法律的空子对网络创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商品来源这一块。面对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商品源市场,大学生应该运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关于网络创业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对相应商品的市场需求做相应的调查并整体感知,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此外,为了适应网络创业的趋势,很多类似于大学生网络创业联盟的平台应运而生,即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精确的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服务方面的平台,有进行网络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借助此类平台,把握市场风向,研究自己所要销售商品的问卷结果,从而更精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有能力支撑的商品。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扶持,这也就意味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各部门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以及大力倡导,并加强有关网络创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以使得网络创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并使网络创业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宣传力度过于局促
大学生对于网络创业的销售渠道与宣传力度都过于狭窄,主要集中在自己所认识的熟人。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通过加强创业团队建设,充分考虑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大学生网络创业如果单打独斗,则宣传范围一定不会很广。因此,可以适当在自己的团队里增加宣传人员,借助网络平台以及线下宣传,从而提高自己的宣传范围和力度,并考虑自己的团队属性和知识结构,以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团队成员进行规范并以明确的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团队的管理经验和协作意识,从而对自己的销售范围进行划分再不断扩大。
(四)大学生网上创业初期的时弊
对于刚刚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学生,避免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才能够健康的度过前期的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中的恶性竞争大多是同质化竞争导致的,在网络创业这一块更是如此,而避免恶性竞争最可能依赖的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并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摸清顾客或需求者的心态,慢慢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建立良好口碑,才能减小恶性竞争的矛盾。此外,加强自律也是避免恶性竞争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郜云雁,张春铭.“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推进产教融合?[EB/OL].2015—11—21:http://www.jyb.cn/high/ gdjyxw/2 01511/t20151121_643953.html.
[2]吴迪.浅谈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应该如何应对[J].亚太教育,2016(06):191.
[3]王忠元.企业—渠道—客户模式下的电子商务网上创业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20).
[4]杨苗苗.当代创业者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研究[J].才智,2008(20).
[5]于扬.“互联网+”的缔造者[J].财经界2015(08):28~31.
[6]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6(03).
作者简介:游娜,女,湖南邵阳人,学生,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