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让孩子感受别样的精彩
2018-05-14高云峰
高云峰
【摘要】尊重学生生活的经历、情感和审美的体验、个性的特点以及认知的水平,也就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教师的言语诱导下或特定的情境中,读书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动力源泉和真切的品味乐趣。合理地利用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散发出更多的魅力,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期待 个性差异 情感体验 阅读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散发出更多的魅力,也会更加的精彩。
一、期待中关注个性差异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他们不一样的学习需求,能够尊重学生生活的经历、情感和审美的体验、个性的特点以及认知的水平,也就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建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教育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阅读和理解,敢于把自己独到的看法、不同的见解大胆地表达出来,努力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尝试运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时候,在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后,提出:“现在请各位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也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意。喜欢说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同学进行交流;想用诵读的同学则可以美美地读、尽情地读;愿意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描写到的相关景物……”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只有在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才能够完全地解放出来,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活力地生成,碰撞出精彩的知识火花。
二、期待中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在“阅读期待”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有的学生表面上是坐在那儿读书,实际上无精打采、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而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打开课本,读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笔者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教师如果能引领“阅读期待”,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也都能够获得更多真实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充分培养学生们强烈的“阅读期待”,才是他们阅读的真正的动力源泉,才能使他们真切地品味阅读的乐趣,也是教师让学生喜欢阅读、持久阅读文学作品的关键。
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源于教师对他们努力发展的引导以及学生对自身的期待。正符合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在教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保护他们不致失败的条件下,教学才可能取得极大的成功”。学生的期待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获得一些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将这一动力不断地加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力求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三、期待中质疑促思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思结合,思维由问题引起,疑问是发现之母。教师要勇于尝试改变模式,不能够像以往那样一问到底或一讲到底,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还主导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赏析文本时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提高独立的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先提出一些具体的阅读要求,通过阅读文本,一般的学生都能够自己提出很多的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地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时有位老师这样设计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绝句》,这首古诗是写景的,它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呢?从古至今,描绘春天、歌颂春天诗词有许多,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学生背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古诗的意境怎么能不让学生陶醉呢?这不正是开开心心学语文,实现高效率、少耗时的理想境界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在通读全文、赏析阅读、创新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困惑。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需要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让学生真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是有效而合理的,真正达到学生、老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快乐的教学,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再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赖国毅.弹拨审美心弦提高阅读质量[J].云南教育,2006.
[3]贾巧玲.倡导阅读反思提高阅读质量[J].小学语文教学,2007.
[4]陈雨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期待[J].课改之声,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