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教学体会
2018-05-14岳娜
岳娜
[摘要] 目的 研究认知心理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教学体会。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选取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于该院实习的1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名,并分别开展认知心理治疗内容教学和常规治疗内容教学,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评分(91.32±1.46)分,对照组评分(72.13±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6,P=0.004)。结论 在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教学中,选择认知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升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开展认知心理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128-02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或精神病后伴有抑郁症状,常见致病因素有抗精神病药物、社会因素、遗传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等[1]。患有该病的患者常常出现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智力障碍和思维障碍等症状,对于该疾病,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诊断依据,往往患者诊断出该疾病大多是根据以往病史诊断,临床上对该病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为主,其次辅以心理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精神波动,减少误伤、自伤的可能性。该次挑选10名2016年4月—2017年12月于该院的实习生并分别开展不同的治疗模式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现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该院实习的10名实习生,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名。其中观察组男3名,女2名,年龄在21~26岁,平均年龄(23.2±1.2)岁。对照组男2名,女3名,年龄在20~26岁,平均年龄(23.3±1.4)岁。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2 病例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在16~56岁,平均年龄(24.2±1.2)岁,患者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3.2±1.2)年。对照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在17~59岁,平均年龄(25.3±1.4)岁,患者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6±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所有实习生均进行常规治疗内容教学。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习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学内容教学,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不同实习生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并将认知心理学内容运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进而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①确切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病况,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对入院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给患者进行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向患者讲解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关的知识;③鼓励患者与周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邀请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2)应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贯穿于实践当中,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3)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实习生的治疗工作进行评价,以便提升和监督治疗人员的治疗工作效率。
1.3 统计方法
对所得研究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治疗后采用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评定结果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HAMD减分率≥75%且患者恢复正常;有效:HAMD减分率≥25%且患者几乎恢复正常;无效:HAMD减分率<25%或者患者精神状况依旧模糊。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另治疗期间对所有实习生评分[2]。
2 结果
2.1 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4.40%,经χ2检验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实习生评分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治疗期间评分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后二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部门统计,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病率为25%,是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病因之一[3],常表现为抑郁、情绪低落、伤感、自残以及自杀等临床症状。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由于相关心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因而最常用药物治疗的方案,常用的治疗药物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抗抑郁药物。据相关部门报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且在青年人中的发病率以及患病复发率均较高,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患者的认知力以及社会功能均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严重衰退,因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仅给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对家属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对于如何恢复患者的认知能力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而认知心理治疗也逐渐被运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4]。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认知心理治疗更加人性化,同时治疗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确切了解患者致病因素,更利于患者认知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恢复[5]。在该次教学中,通过对两组实习生教学结果和对病例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常规的药物治疗而言,认知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有助于医者更好地了解患者患病因素,从而改善治疗条件,对症下药,进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社会认知能力,同时,对于实习生而言,通过认知心理治疗患者可以使实习人员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而该次教学结果中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也恰好说明了认知心理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所具有的优势。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社会能力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还能提升治疗人员尤其实习生的整体素质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茹.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85.
[2] 徐英妹,罗艳,陈阳光,等.利培酮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4):685-686.
[3] 肖慶国,宋丽华,薛曼,等.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6):801-803.
[4] 刘连忠,张娟.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不同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7):857-859.
[5] 龚志伟.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与优越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9988-9989.
(收稿日期: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