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科医学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8-05-14黄佳清陈长金蓉家梅晓晨刘英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黄佳清 陈长 金蓉家 梅晓晨 刘英超

[摘要] 全科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社会医疗服务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该文就全科医学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就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引入阶段、推进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就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质量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c)-0190-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全科医学教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中的特殊部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教育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就国外发达国家全科医师的教育成果来看,很多国家投入大量教育精力,但是培养出的全科医学人才却十分有限,一些国家的全科医学教育甚至进退两难,在此背景下,探究这一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1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情况

1.1 全科医学教育的引入阶段

全科医学教育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部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全科医师来内地开展访问活动,在访问期间对全科医学的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内地相关研究人员第1次对这一概念有了直观的了解。在访问活动后,我国于北京召开了学术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全科医学,会上各位专家对全科医学这一概念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讨论。1989年,第一家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在首都医科大学成立,首都医科大学也成为我国首个专门培养全科医师的医学高校,自此之后,全科医学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型临床学科,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医学院校成立,专门培养全科医学人才,但是这批高校对全科医学的建设属于试点研究,并没有在国内广泛开展,因此这一阶段是我国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概念引入阶段和理论探索阶段。

1.2 全科医学教育的推进阶段

全科医学教育的推进阶段从1997年开始,结束于2008年。1997年,我国为推动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全科医师。1999年,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进入规范化发展;2000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办法》《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相继颁发,对我国全科医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进行明确,并对我国全科医学的特色教育体系进行初步的构建,使社会全科医学教育工作逐渐步入正轨;2006年,自卫生部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加入全科医学的教学内容中,并对学科建设进行进一步完善[1]。

1.3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阶段

2009年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使全科医学获得新一轮的发展;2010年我国对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于2020年前培养30万全科医师,将其组建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问题贡献力量。这一教育目标提出后,全科医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医学专业“5+3”教育模式正式成立并实施,使全科医学教育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为全科医师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仍然将目光集中于全科医学教育的制度化发展中,为推动全科医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力。

2 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

2.1 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当前医学高校全科医学的实验基地多为其附属医院,这些附属医院基本上都是省市三级医院,不仅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经验也十分丰富,这种实习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但是忽略了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在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鼓励学生走进基层、服务基层。

2.2 教学质量控制體系的建设

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障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这一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构建起专家质量评审模式,通过课堂听课、课后座谈等形式,对全科医学的教育质量进行把关。

3 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医学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医学事业会随着社会的需求得到相应的发展。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医疗卫生工作逐渐发展为以社区为基础,对社区群众展开全面性的医疗服务,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在此背景下,全科医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能够为社区群众提供主动性的服务,服务范围还更加广泛,切实保障社会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提升,使社会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

3.1 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社会形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医学教育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学科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从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全科教育事业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院校开设全科医学的相关课程,但是院校培养的方向仍然倾向于传统的专科医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也多为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属于被动服务,与全科医师的社会需求极不相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的社会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全科医师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提升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对全科医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宣传,将其纳入到院校发展的关键任务中[2]。

3.2 建立健全的高校全科医学课程体系

建立健全的全科医学课程体系是提高全科医学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保障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每一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切实保障全科医学教育的高起点,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就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首先要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进行端正,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使学生明确全科医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自觉投身于专业学习中;其次要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教育,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教学,促进多学科的科学整合,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专业学科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

3.3 加强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情况来看,很多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的課程设置还不够明确,在医学高校附属医学院的设置比例更少。另外,在重点医学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全科医学教育都不足以成为高校的重点学科,说明重点医学高校虽然对全科医学学科进行明确设置,但是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相对不足,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识还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将学科建设作为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切实推动有条件的医学院完善学科建设,建设重点学科体系。就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引领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3.4 为全科医学教育营造全面的支持环境

社会的支持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条件,全科医学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学科,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这一学科的认知程度,只有全科医学教育获得各方位的支持,才能够获得顺利的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发展环境的营造。就国外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报酬低、社会福利水平差,导致很多全科医学人才逐渐流失,纷纷转向专科岗位,因此必须对全科医学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以高薪资、高待遇吸引全科医学人才,制定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培训经济待遇,从而促进整体教育事业的额可持续发展。

3.5 推动全科医学教育与国际水平相接轨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全科医学教育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国际的先进教育经验进行借鉴,同时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构建出具有特色化的专业教育体系。例如定期在我国优秀医疗院校中推选出一批中青年师资力量,前往国外进行参观学习,并在国外的一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实习和研修,从而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国内,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3]。

4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全科医学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该文主要就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可得,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高校全科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全科医学教育营造全面的支持环境、推动全科医学教育与国际水平接轨能够有效实现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亚冬,王以新.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8):9-11.

[2] 胡晓周,杨辉.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持续职业发展对深圳全科医学的启示[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5):481-483.

[3] 潘天园.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十五年系统性回顾调查—关于全科医学发展模式的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8-01-24)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