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病区护理设备安全目标管理分析

2018-05-14张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管理

张敏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在临床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护理设备在医疗中的应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护理设备在提升疾病诊疗、护理的工作效率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也是居高不下。普外病区护理设备管理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和探讨普外病区护理设备安全目标管理,以期能有效改善护理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护理设备;普外病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c)-0164-03

现代化的护理设备在临床医疗中得到普及,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前治疗水平、提高抢救效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护理设备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具备准确熟练应用护理设备的专业能力,重视对部分护理设备的维护、检测等工作。护理设备安全问题是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院方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科学适宜的设备管理措施,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让护理设备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1 医疗护理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设备的专业性和精密性进一步加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目前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疗仪器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注射泵、胎心音检测仪等,在诊疗疾病、抢救、护理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医疗护理设备在给临床医疗带来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在具体应用时,由于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医院的相关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原因,致使护理设备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1.1 专业医疗护理设备管理人员

护理仪器操作存在违规现象。在临床医疗实际应用中,部分医护人员在操作护理仪器时未严格遵守操作的规章制度,使得护理仪器未能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测仪器作为反映患者实时生命参数的重要数据,能够反映出患者全天的生理情况,并对患者病情的意外变化发出及时的警报,让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反映。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观察护理仪器反映的数据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当前急剧增长的护理设备使用量与有限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存在矛盾。我国从事医疗护理设备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供不需求的现象,人员配置存在不足。部分从事医护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技术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并非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现实情况制约了我国医疗护理设备管理的发展。医疗护理设备在临床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部分医院医疗设备存在资源闲置等问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维护和管理是保障医疗护理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其质量和效果对医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维护经费和专业人才有限,致使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存在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得到到及时更新、维修和检测信息不完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医疗护理设备的管理措施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医疗护理设备管理存在网络化不充分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医院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措施,然而部分医院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停留在静态数据统计以及简单的报表处理上,未深度开发信息技术在医疗护理设备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应用方式,医疗护理设备管理未能充分实现数据共享,不利于我国医疗护理管理的发展。在临床医疗中,我国医护人员能够深刻了解医疗设备的重要性,院方在医疗设备购入以及使用上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院方在医疗护理设备的质控方面略显不足。当仪器在工作中出现明显故障时,医护人员会及时上报,申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护理。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检测和维护环节,当部分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不明显时,医护人员可能不能迅速发现仪器已存在故障,致使仪器所反映出的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仪器显示的时间若长时间未得到及时的校对,可能使得仪器上显示的时间与北京时间不符,这一小问题潜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心电图仪等设备的检验报告单上均显示了检查操作的时间。若仪器显示的时间与北京时间不符,患方可能会对院方的治疗存在误解,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1.3 医疗护理设备的管理制度

医院对医疗护理设备的引进方案、使用规则、维护保养、报废处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由于专业设备管理人员不足,致使医疗护理设备管理存在不足。一般而言,设备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管理部门,需要肩负起管理医疗护理设备的职能,由于设备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使得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医院设备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和优化。医疗设备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需要就针对当前医疗管理中存在不足,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院方需要针对医疗护理仪器指导完善的管理措施,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将贵重医疗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检测人等详细记录在案。部分仪器可能长时间未使用,院方需要定期开机运行长时间未使用的仪器,检测医疗仪器能否正常运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氧气瓶供养逐渐被中心氧气管道供氧取代,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方便病房管理。若中心供氧设备不能及时提供压力报警,当出现氧气压力不足或供氧中断等问题时,医务人员便不能迅速针对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2 医疗护理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确立应用护理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为落实医疗护理设备安全目标管理,院方需要确立完善系统的培训制度,增强医务人员对护理仪器的应用能力。医院可以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制作符合各个科室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仪器操作指南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应用范围,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具备熟练准确应用护理设备的能力。各个科的护士长和先进护理人员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其他医务人员做好示范,让资质不足的护理人员向先进看齐。各个科室可以根据操作医疗护理仪器的要求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并定期检查和考核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配合不定期的抽查,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和晋级挂钩,让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医疗护理设备的操作和应用。护理人员在培训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细致对待每一个操作环节,加强对护理设备的操作练习,从而在实践之中发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不足,逐步提升操作技能。医疗护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护理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任务,院方需要制定科學系统的医疗护理设备保养维护制度,让每一种医疗护理设备都能够得到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各个科室需要明确医疗护理设备的管理人员,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医疗护理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护理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时记录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上报出现故障的护理仪器,以取得及时的修理。另外,院方需要定期对医疗护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让护理仪器能够处于最佳状态。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将医疗护理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和保养情况以及维修次数等详细记录在案,以便后期的检查和复核。

2.2 确立完善的医疗护理仪器应用安全预案

呼吸机、监护仪等属于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为了让重要的医疗设备在出现意外状况时得以正常运行,院方需要针对这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制定科学规范的安全使用应急预案和措施,让医疗设备在特殊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呼吸机和监护仪等一起都要依靠电能,当出现意外停電、突然断电、仪器存在故障、患者气管切开后意外出现呼吸机外套管脱落、气管导管堵塞等问题时,呼吸机和监护仪等设备将无法正常运行。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院方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手册,开展必要的应急培训活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检测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应急能力。另外,院方要积极与患方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了解医疗护理设备的各项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遵守应用守则,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在医疗护理仪器正式应用之前,院方需要开展必要的操作技能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护理仪器的操作方法,增强护理人员难度专业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院方需要对新人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能力考核,从而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要学习我国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让护理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风险和意外事故的能力。对于超出护理人员能力范围内容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将问题及时反馈给设备维修人员和医生。心电监护仪作为检测患者生理情况的重要一起,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人为关闭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器,确保仪器显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3 优化医疗护理设备的现代化管理

我国医疗护理设备网络化管理发展的时间不长,还处于完善和发展之中。信息技术给医疗护理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院方需要完善医疗护理设备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针对各个科室的设备保修、检修措施、报修流程等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基于护理设备的管理效率,让医疗护理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护理设备管理能够有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给院方提供真实正确的设备信息,让院方了解护理设备的真实情况,从而让院方就购置设备和维修设备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医疗护理设备信息化进程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完善和优化医疗设备管理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对医疗护理设备进行专业科学的管理,从而有效增强护理仪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对护理仪器的工作性能定期检测,按照护理仪器的科学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在科学数据的指导下落实医疗设备定期报废更新制度。院方可以根据计算机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对使用多年并已频繁出现故障且多次维修仍无法解决的医疗仪器按照程序进行报废更新,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我国要重视对医疗护理设备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医疗事业培育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部分现代化的护理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操作,院方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增强医院的软实力。医院要强化护理队伍建设,针对呼吸机、心电检测仪等重要的辅助设备,院方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各科室要定期组织考核和培训,将医疗仪器的使用规范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推进医疗护理设备安全目标管理的实现。

3 总结

纵观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医疗护理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作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医疗护理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让医疗护理设备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降低护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医疗护理设备的专业性和精密性进一步增强,并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实践之中,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在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为了充分发挥医疗护理设备在医疗中的积极作用,医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设备管理制度,优化护理队伍建设,增强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推进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日娟,甘秋萍,刘卓红.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263-265.

[2] 杨敏,尚家瑞.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0):46.

[3] 吴晓娟,王玉英.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51-252.

[4] 张亚丽,王海英.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普通外科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7):936-939.

[5] 冯凌云.目标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与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146-147.

[6] 刘娆,陈晓旭,齐向秀,等.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0):119-120.

(收稿日期:2018-01-22)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