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5-14张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骨科护理品管圈

张艳

[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7年6—12月在骨科实施品管圈,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对象品管圈实施前(2017年1—5月)骨科的8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5%(79例),明显高于品管圈实施前的80.00%(64例)(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评分均高于實施前的各项数据(P<0.05);实施品管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3例),实施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15例),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联合骨科临床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保障各项工作制度的严格落实,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可在骨科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品管圈;骨科护理;护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c)-0084-02

为了明确品管圈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该院于2017年6—12月在骨科推广实施了品管圈,并与骨科临床护理相结合,分析了实施品管圈前后科室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7年6月在骨科实施品管圈,随机选取品管圈实施前(2017年1—5月)骨科的80例患者与品管圈实施后(2017年6—12月)骨科的80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前后骨科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品管圈实施前80例患者的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38.5±2.3)岁,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品管圈实施后80例患者的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39.5±2.5)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该次研究通过了患者以及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为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实施品管圈前后均为该院骨科的同一组护理人员(16名)实施护理,所有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30.2±1.5)岁,所有护士在该院该岗就职时间均超过12个月,其中大专学历3名,其余为本科学历。

1.2 方法

2017年1—5月对患者实施常规的骨科护理措施,主要内容有: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护;定期更换药品、敷料等;输液护理;骨折固定护理等等。

2017年6—12月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品管圈护理小组。将该院骨科的16名护士分成3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5~6名成员,由护士长担任各组组长,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护理方案,制定护理流程,提出护理细节,同时,小组成员拥有自主制定护理计划的权利,护士长同时作为监督人员,监督小组成员的护理工作以及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全程指导护士实施护理。为每个品管圈护理小组分配不同的护理区域,以减少工作负担。

(2)拟定护理计划。完善的护理计划能够保障品管圈的顺利实施,护理小组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如下工作计划:确定每一个周期的护理目标;根据护理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按计划实施护理,通过反复的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完善计划、实施计划,持续改进科室的护理质量。

(3)把握现状,设定目标。①编制护理满意度评量表。根据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自制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该次共将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分为护理及时性、心理支持、用药护理和人文关怀4个大项,包括20个问答题目,每个题目0~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②编制不良事件统计表。统计实施品管圈前后各类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并进行数据对比,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5%以下为目标,实施有效护理。③编制护理工作落实度评量表。针对该院骨科的各类护理工作制度,例如抢救制度、临床操作技术规范、病区管理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分级护理指导等编制护理工作落实度评量表,评量表共分为3个维度,评分0~10分,评分为9~10分表示基本或完全落实,平均7~8分表示大部分落实,评分6分级以下表示大部分未落实,以各项制度落实评分在9分及以上为护理目标。

(4)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比各项评量表数据之后发现,影响骨科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之间工作协作性与配合度较低,护士之间沟通交流与工作交接不畅;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技术和规范的掌握不准确、不全面;医患关系处理不到位,无法得到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缺少培训,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差。

(5)计划落实。针对上述因素,护理小组制定了对应的护理计划,要求护士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改进护理质量:①定期安排护士进行职业培训,并强调护理标准与规范;②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表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时应答患者的呼叫;③学习各项工作制度,增加护士对各项工作制度的了解,提高各项制度的落实度;④制定科室护理应急预案,定期演习,提高护士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1.3 评价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护理工作落实度评量表、不良事件统计表采集实施品管圈前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实施品管圈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5%(79例),明显高于品管圈实施前的80.00%(64例)(P<0.05)。见表1。

2.2 实施品管圈前后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分析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的各项数据(P<0.05)。见表2。

2.3 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品管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3例),实施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15例),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4 1,P<0.05)。

3 讨论

近几年,医学领域内对临床护理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护理工作是医疗救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各类医疗救治工作中[1-2],护理工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合理的临床护理可帮助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恢复,不仅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更为患者节约了很多的医疗费用[4]。

该次研究所实施的品管圈,通过建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集合了优秀的骨科护理资源,发挥了护理人员各自的优势,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并实现了骨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在该次研究中,实施品管圈后,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实施品管圈前(P<0.05),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其对于骨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作用。

综上所述,品管圈联合骨科临床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保障各项工作制度的严格落实,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可在骨科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萍,孙淑华,李颖,等.临床路径结合品管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J].西部中医药,2015(2):126-127.

[2] 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3] 徐贵.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46-47.

[4] 蒋云芬,朱红燕.品管圈管理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249-250.

[5] 刘艳.品管圈与延伸护理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2):63-64.

(收稿日期:2018-01-27)

猜你喜欢

骨科护理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院内预防骨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研究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对骨科患者预后保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