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体温的麻醉管理研究
2018-05-14方晓华
方晓华
[摘要]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式,许多手术都需要采取麻醉处理,尤其是在骨科中,一些常见的病症如骨折都需要结合麻醉处理来进行治疗。而在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不仅对患者手术的进展产生影响,也不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因此,做好麻醉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传统的麻醉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围术期低体温患者的情况,需要不断创新改革,实现更加系统化的麻醉管理方式。该文针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因、麻醉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麻醉管理措施,为今后临床骨科围术期低体温实际的麻醉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围术期;低体温;麻醉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047-02
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此法属于有创操作,治疗时将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创伤,提示采取正确有效的麻醉措施对降低患者自觉不适感、提高手术顺利完成几率、保障外科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具有积极意义[1] 。但有研究显示[2],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部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将表现出低体温情况从而导致生理内环境紊乱,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之增加,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因此提示,分析围术期低体温原因、探讨相应对策对确保外科手术及麻醉效果、保障患者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该文将着重分析骨科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麻醉管理措施,以期为今后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切实详尽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围术期低体温概述
低体温即静息条件下患者中心体温在标准差平均值水平以下的情况,一般临床认为体温测量结果为36.4℃以下即提示该患者发生低体温。研究表明[4],低体温发生后将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相应干扰,若病情严重甚至致死,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研究显示[5],围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之一,根据热量以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四种形式自机体传递至周围环境中这一理论,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主要与麻醉药品种类、手术室环境温度、手术暴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麻醉药物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常见因素。基于此,有学者[6]认为在围术期加强麻醉管理对预防及处理低体温、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2 围术期低体温的麻醉管理
2.1 围术期低体温麻醉管理的重要性
麻醉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在患者进行住院前,要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等工作,并且医护人员要为有麻醉需求的患者提供麻醉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麻醉预约、麻醉准备、实施麻醉和生命体征观察等,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的麻醉知识,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此外,在手术完成后,麻醉管理工作并没有结束,还要为实施麻醉后患者提供术后随访、恢复指导等,让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加理想。
2.2 骨科围术期低体温的麻醉管理
骨科疾病种类繁多,且大多适用于外科手术治疗,因此着重研究骨科疾病患者圍术期低体温的麻醉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下以骨科具有代表性的脊柱手术作为具体研究项目,着重分析脊柱手术围术期低体温麻醉管理措施。
研究表明[7],脊柱手术部位特殊,患者需俯卧位或侧卧位完成相应治疗,因此增加围术期麻醉管理难度,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既往临床针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单一采用保温措施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临床医护水平不断提高,有研究证实针对脊柱手术患者给予综合保温措施联合静脉快速通道麻醉,可在获得迅速、有效的麻醉效果基础上维持适宜的体温范围,对缩短温度依赖麻醉药物代谢酶代谢、降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温度依赖性酶促反应均具有积极意义,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拔管时间[8]。脊柱手术围术期保温措施及静脉快通道麻醉措施如下。
2.2.1 保温措施 保温措施是现阶段临床用于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涉及环境、用品等多个方面内容。围术期保温措施如下:①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予以双层被单覆盖肢体保温,手术室环境应保持在室温18~22℃、湿度50%~60%;②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输注液体、皮肤消毒液体、血液制品、冲洗液等均为室温,若情况允许(确保未对机体造成负面作用)可将相应液体加温至与体温相当;③手术中严禁肢体过度暴露,但应注意确保目标区域肢体有效暴露[9];④麻醉诱导前20 min应利用充气加温毯对全身有效覆盖,设置温度42℃左右为宜,麻醉诱导后则需尽快完成手术相应肢体摆放要求,充气加温毯应确保非手术肢体有效覆盖,温度设置同上;⑤围麻醉期全程利用人工鼻并调整合适的鼻咽温度[10]。
2.2.2 静脉快通道麻醉 术前未给予任何麻醉用药,麻醉诱导选用0.2 μg/kg舒芬太尼、0.03 mg/kg咪达唑仑、0.5~1.0 mg/kg丙泊酚、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气管插管成功后需机械控制呼吸,调节呼吸频率12~15次/min、潮气量6~8 mL/kg、呼气:吸气=1: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以70~120 μg/(kg·min)丙泊酚、0.5~0.8 μg/(kg·min)速度微泵注射维持全麻,血压在基础值70%~130%范围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顺阿曲库铵间断追加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40 min应将肌松药停止给药,缝皮时停用丙泊酚,伤口包扎结束将瑞芬太尼用药量调整至静脉泵注每分钟0.05 μg/kg直至气管导管拔除。需注意术中应根据双频谱指数调整患者微泵注射速率,脑电双频谱值(BIS值)在40~60范围内,术后未给予任何催醒处理。术后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神志清醒、呼吸频率在12次/min以上、吸入空气5 min血氧饱和度在95%及以上、举臂维持3 s以上则将气管导管拔除,术后给予局部封闭联合静脉镇痛伤口。
3 讨论
围手术期的低温麻醉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手术是有创性治疗,患者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产生应激反应,不仅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尤其是在术后拔管过程中,因拔管会对患者气道产生较大刺激,可能会加重应激反应,引起躁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而当患者出现了低体温的情况后,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麻醉管理工作,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但同时,医院科室需要不断完善麻醉管理系统,坚持以患者为核心,做好日常麻醉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满足标准要求。对于一些护理人员有制度意识薄弱以及没有严格查对等多种问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规章制度教育,一定情况下进行重点帮教,促使护理人员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另外,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的麻醉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将其归纳到医护人员的考核工作中,督促护理人员根据规章制度实施相关护理操作。
[参考文献]
[1] Adrian T, Samuel F, Devin Druen,et al.U nintentional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high mortality in elective operations[J].Surgery,2014,156(6):1245-1252.
[2] 黄重峰,焦丰.围术期低体温对患者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C]//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吉安:江西省医学会,2013:158-161.
[3] 林晓贞,陈秀云,许燕秋.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38-39.
[4] 张慧,刘衍春.用于血液保温输注的血袋辫加热套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7):117-118.
[5] Andrzejowski J,Hoyle G,Eapen G,et al.Effect of prewarming on pos-tinduction core temperat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J].British Joumal of Anaesthesia,2008, 101(5):627-631.
[6] 崔士和,蔣忠,马正良.37℃灌注液预防全麻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低体温[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622-623.
[7] Kim YS,Lee JY,Yang SC,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eof room-temperature and warmed fluid irrigation on body temperaturein arthroscopie shoulder surgery[J].The Joum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2009,25(1):24-29.
[8] 刘晓岚,刘玲辉,雷蕾,等.全程保温策略在直肠癌开腹手术术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5,36(4):495-497.
[9] 李玉兰,刘映龙,周丕均,等.围术期低体温与麻醉管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1):49-51.
[10] 曾剑锋.术中低体温与免疫抑制的麻醉管理[C]//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吉安:江西省医学会,2013:178-181.
(收稿日期: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