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观察
2018-05-14孙慧文
孙慧文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观察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则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差异。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显著降低,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则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干预应用于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中耳气压伤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服务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中耳气压伤;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039-02
中耳气压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属于高压氧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由于环境压力的改变造成鼓膜内外压力的不均衡,从而引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1]。国外和国内高压氧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最新统计显示,国外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在18%左右,而国内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则在9.0%~21.5%之间[2]。患者治疗期间一旦发生中耳气压伤,必须终止治疗,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诱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为了保证高压氧治疗的持续进行,各级医疗机构都在努力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干预措施。品管圈活动通俗讲是在相同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为实施品管管理而自发成立小组,这些小组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坚持互相启发的原则让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加并通过各种统计工具对正实施的活动进行维护和改善[3]。为了提高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该院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2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并分别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品管圈活动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在该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则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试验组60例患者中含有男、女性患者依次为33例和27例;年龄为15~80岁,平均为(42.1±7.3)岁;疾病种类:突发性耳聋和脑出血康复期各为20例,偏头痛和面神经麻痹各为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者8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含有男、女性患者依次为32例和28例;年龄为14~79岁,平均为(42.0±7.1)岁;疾病种类:突发性耳聋和脑出血康复期各为18例,偏头痛和面神经麻痹各为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者10例。此次研究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表示同意并签同意书。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则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为[4-5]:(1)根据高压氧科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选定圈员,所有人员都是自愿参加的,每月组织成员开圈会,每次会议实际控制在1 h左右。(2)选定主题:圈員们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提出现阶段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大家总结和归纳确定备选题,然后通过主观评价法评价主题并定量分析,选出所有圈员最为认可的活动主题,其中“降低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发生率”得的分值最高并作为主题。(3)选题理由: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因为耳部不适而无法完成全部治疗过程,降低疗效。患者间交流高压氧治疗会引发耳部不适,因此很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并放弃治疗。急危重患者入舱治疗,医务人员不同,其调压方法也存在差异且不规范。(4)制定活动计划:根据高压氧的工作时间情况确定活动计划,根据不同时间周期按排计划内容,其中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等在第1个月完成,实施和检讨在第2~4个月完成,完成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成果发表等在第5个月完成。(5)把握现况和分析要因,制定鱼骨图,把讨论后的原因、结果根据鱼骨图绘制要求一一进行填写,依柏拉图二八定律,最后选定调压方法知识掌握不全面、宣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不够了解、宣教内容不规范为主要问题,并针对其发生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设定目标值。(6)拟定对策:经过全体人员分析,对确定的主要问题逐项指导改进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实施。针对调压方法知识掌握不全面提出以下整改措施:①调整培训时间并定期进行考核;②重新制定培训内容;③查阅资料,对宣教和调压内容进行丰富和更新。针对宣教人员责任心不强”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①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心教育;②调整护士长跟班方法及条款,提高监管力量;③制定健康宣教知情同意书,治疗前护患双方均需签字,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针对患者对病情了解不够制定以下整改措施:①进一步完善医护交接制度;②制定新的治疗记录单和护理记录单;③实施首诊护理评估制度,操作人员按吸氧位对应患者进行评估。针对宣教内容方式不规范制定以下整改措施:①制定各种宣传片;②舱内实施语音宣传,规范录音内容;③制作各种宣传手册,工作人员要做好演示和宣教。(7)实施对策和检讨:根据戴明环方案制定对策实施方案,并不断改进主要因素,定期做效果评估和检讨。
1.3 评价方法
详细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中耳气压伤例数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6]。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其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发生率分别为5例(8.33%)和22例(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依次为(98.56±6.9)分和(80.54±7.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5)。
3 讨论
中耳气压伤在临床十分常规,其多在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升压时尤其是升压初期出现。高压氧治疗期间一旦发生中耳气压伤,多需要中断治疗并休息至症状缓解或消失,因此很容易导致部分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疗效[7]。而为了能够保证高压氧治疗的连续进行,各级医疗机构都在寻找简单、有效、安全的干预措施,此次研究显示试验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依次为5例(8.33%)和例(98.56±6.9)分,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依次为22例(36.67%)和(80.54±7.8)分(P<0.05),这说明在高压氧治疗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有临床应用价值。品管圈又称为质量控制圈,属于持续性质量改善管理的组织形式之一,大量研究显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管理中,既能够改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又能够提高其工作质量[8]。在科室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转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通过发挥员工特长来实现工作人员的工作满足感,通过调动工作人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来增强组织凝聚力[9]。在品管圈活动干预中实施PDCA循环,有助于将质量持续改善形成自发行为[10]。总之,将品管圈活动干预应用于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中耳气压伤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服务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雪莲,郭富荣,俞其光.高压氧在突发性聋治疗中所起的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2):172-174.
[2] 蒲学梅,于巧秀,韩瑞.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C):303-305.
[3] 姜辉,陈静雯,黄杰,等.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82-85.
[4] 高苗莉,赵栋莉.循证护理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副作用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715-1717.
[5] 许立民,孔磊,陈世强,等.电耳镜诊断高压氧所致中耳气压伤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2):153-155.
[6] 吴小红,王霞,何淑波.高压氧治疗并发中耳气压伤98例的临床特征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5):536-537.
[7] 严福波,曾旭东,何源萍,等.高压氧治疗并发中耳气压伤22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445.
[8] 孙莉,石燕,韩桂池,等.中耳气压伤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312.
[9] 田琳.意识障碍患者高压氧治疗致中耳气压伤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2010,25(21):34-35.
[10] 孔磊,许立民,盘晓荣,等.不同体位麻黄碱滴鼻预防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01-303.
(收稿日期:201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