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流程管理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实践及效果

2018-05-14张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6期
关键词:精神科

张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入选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分数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面流程管理应用于MECT治疗患者中能够提升其满意度以及整体质量管理。

[关键词] 全面流程管理;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in psychiatr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without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electro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July 2017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bas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to compare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 Applying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to MECT-treated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and overall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ocess management; Psychiatric; Convulsions without electroconvulsive

無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MECT患者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容易在治疗时出现摔伤、自伤、咬伤等风险事件,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入选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45.3±3.4)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3例,大专10例,高中及以下32例;病程:2周以内10例,2~4周28例,4周以上7例;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20例,双向情感障碍2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2岁,平均(46.4±3.9)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2例,大专12例,高中及以下31例;病程:2周以内9例,2~4周29例,4周以上7例;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22例,双向情感障碍2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流程管理,其内容大致如下。

1.2.1 创建管理小组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创建全面流程管理小组,依据精神专科的实际特征和MECT要求进行相互结合,完善和修改原有的流程,进行细节流程拆分,创建MECT流程管理体系,包含MECT检查流程、教育流程、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护士长组织培训并通过护理人员进行演示,讲解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对流程环节进行分析。护士长每周进行随机抽查和质量督导,每月进行全面检查,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2.2 全面流程管理 ①检查流程。治疗前一晚将检查事项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将饮水杯进行收回,对床头柜、衣物口袋进行检查,关闭准备室饮水间,冰箱中不存放食物[2]。②健康教育。将MECT有关信息进行提供,对MECT实施的意义、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予以告知,讲解治疗后极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肌肉痛、头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将其依从性提升。③核实身份。护理人员对MECT医嘱进行认真核实,检查患者的标识确认身份,将患者治疗信息完整记录,创建交接单,当确定患者信息后进入治疗室[3]。④流程准备。治疗前6~8 h需要禁食,4 h需要禁饮,检查患者牙齿是否出现松动,对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进行检测,首次治疗需要测量患者的体重,如产生异常需要及时上报,帮助患者如厕,摘掉眼镜和假牙。⑤疗程配合。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确定,再次检查患者牙齿是否出现松动,将患者颈部衣领以及裤袋进行松解,帮助患者在治疗床上选择仰卧位,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随后创建静脉通道,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在血管处注射20 mL,依据医嘱注射如下药品,即硫酸阿托品、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对患者肌肉松弛度进行观察,当患者脚部肌纤维无震颤现象将牙垫放置,对下颌、肩关节进行固定。医生进行通电后对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当血氧饱和度处于稳定状态后可将静脉针拔除,终止治疗[4]。⑥治疗后护理。将患者送至观察室,选择去枕平卧,对其生命体征、呼吸等情况进行观察,将其呼吸道分泌物充分清除,以免产生摔伤以及坠床,对患者进行保暖,当其清醒后送至病房,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当患者饮水后未产生呛咳可安排饮食,对其进食情况予以观察,摄入一定量营养[5]。而后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或者头痛表现,注射位置是否产生肿胀或者紫斑,如产生异常需要及时上报。询问患者对治疗的感觉,如果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需要进行解释,将其不良情绪消除。⑦改进安全流程。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运送,保证运送的安全,采用肌肉松弛剂后在对患者进行搬运时注意避免摔伤,将护栏拉上[6]。⑧质量控制。病区创建MECT检查小组,每月护士长需要对其一次质量控制,对流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PDCA循环方法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

1.3 评估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而后选择该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设计数据在进行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管理后护理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通过调查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為84.44%,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精神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方法为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属于物理治疗方法,但同样会产生风险事件。该次研究创建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其中包含安全检查、教育、核实身份、治疗前、治疗时以及治疗后护理等,对护理工作的环节进行细化以及量化,对错误措施进行纠正,重视持续改进,从而将危险因素减少,确保护理的安全性[7]。精神科护理人员将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全面流程作为工作指导,可改善评估病情不足现象,对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预见性,确保相关制度的实施,提升低年资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大工作监督力度,对重点环节进行重视,确定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克服随意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予以规范,有助于质量控制,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曾有文献报道[8],精神科护理人员并无充分的沟通和认识,此外由于症状表现自身的特征,对患者护理依从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临床疗效。曾有学者经研究后发现,患者治疗前进行相应的疏通以及沟通,多数患者可提升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加入人性化服务以及道德教育,并采用PDCA循环方法创建教育流程和检查流程,以患者角度为主,和患者心理情况进行相互结合,可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继而提升了信任程度,该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全面流程管理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无抽搐电休克中选择全面流程管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依据MECT流程予以操作,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可将护理效果提升,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俊,徐柳柳,杜鹃,等.全面流程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实践及成效[J].当代护士,2016(3下旬刊):176-178.

[2] 黄杨梅,王红,郭毅,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流程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9):111-114.

[3] 王玉秀.基于HACCP的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SBAR护理交接查检表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 34(5):378-382.

[4] 陈丽.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7):803-804.

[5] 李卫东,王芳,赵敏强,等.口咽通气道在改良电休克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J].兵团医学,2016,48(2):51-52.

[6] 杨帆.护理安全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95-396.

[7] 曹晓燕.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4):210.

[8] 黄秀蓉,陈清恩.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4(12):276-277.

(收稿日期:2018-06-13)

猜你喜欢

精神科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试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效果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实践探讨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精神科夜间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