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2018-05-14邓文波袁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诊疗创伤安全隐患

邓文波 袁娜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 选择该院急诊科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106例创伤患者,提供常规诊疗处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创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患者在诊疗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风险因素后针对性制定护理管理对策,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急救护理速度、风险预防工作、护患沟通等护理管理指标评分均较高。结论 分析创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后制定针对性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 创伤;诊疗;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b)-0141-02

创伤事件多见于意外事故、车祸、高空跌落、暴力冲突、自残、烧伤等情况,发生创伤后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而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身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此外创伤疾病危急性、病情变化快、存在并发症可能性等特点,均对临床诊疗速度、护理服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1-2]。急诊科对创伤疾病救治主要包括急、救、护3个方面,但传统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缺乏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时多依靠自身护理经验处理,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治疗结果。为了改善此种现状,研究选择该院急诊科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106例创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总结诊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计划,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创伤患者,包括男性患者66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在18~72岁,平均为(45.3±7.1)岁,创伤类型:车祸导致骨折33例、高空跌落29例、暴力冲突25例、自残10例、烧伤9例等。住院时间在3~14 d,平均为(8.7±2.0)d。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患者精神正常;需排除合并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排除中途转院患者;排除视听功能障碍患者。

1.2 安全隐患分析

106例创伤患者中,诊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15例(14.15%)、护理投诉事件10例(9.43%)、护理缺陷事件6例(5.66%)

总结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①科室管理因素:急诊科室工作繁忙、工作内容较多、护理任务繁重;护士对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科室对护理工作者创伤急救、抢救培训过于机械化、护士随机应变能力较差。②科室急救药品不全、缺乏专人管理、药品有效期及质量存在管理缺陷;护士未较好落实抢救、药品管理工作、临床抢救流程环节较多[3]。③创伤患者急救后院内转运期间存在风险,如输液管道堵塞、运送途供氧不足、随身携带的引流管滑脱、患者运送途中病情发生变化。科室值班制度不合理,护士日常工作负荷较大,执行护理任务期间容易发生缺陷;护患交流时间较短,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产生不理解心态,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4]。④护士对护理纠纷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度较低;患者及家属因素:患者发病突然,家属心情急切,态度急躁,对临床抢救工作造成一定阻碍,且部分患者家属对抢救结果抱有较高期望,护患沟通不到位等。

1.3 制定安全管理对策

①优化诊疗流程:首先科室应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值班,积极引进全院及社会优秀人才,扩大科室医疗团队规模,为合理排班创造良好环境,护士长根据科室医护人员实际情况合理排班,保证每个护士均有足够休息时间,每个班次值班人员均以老中青搭配组合,保证每个小组护理实力均衡。科室严格划分每个岗位医护人员职责、实行责任制护理,明确制定急救流程,带领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模拟培训,提高护士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保证诊疗每一个创伤患者时保持专业态度、井然有序地执行相关护理操作[5]。②护理安全管理:护士对入院创伤患者应做好评估分级管理,共划分为轻度创伤、中度创伤、重度创伤,按照不同创伤程度提供分级护理制度,对于中重度创伤患者提供特级护理,加强巡视,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征象,及时处理。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护士需尽快做好术前准备,院内转运过程中需重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引流管固定工作,查看患者吸氧状态,及时排除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相关因素。对常规骨折、暴力外伤、颅脑外伤等患者提供2级护理,对体征平稳患者、未合并臟器实质损伤情况下,护士为其提供3级监护,提供常规健康指导,遵医嘱提供用药及创伤处理。③转运管理:大部分创伤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相应检查、手术等,应根据分级护理制度,对于重症患者由1名护士、1名医生共同转运,转运前电话通知目的地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携带抢救箱、吸氧装置、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④科室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完成基础技能练习、培训工作,此外,对于急诊科护士需进一步组织特殊技能培训,如CPR、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科室定期组织考核,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护士自身专业技能。⑤物品管理:科室药品及抢救用物均由专人管理,每日交接班,清点重要药品数量、查看有效期、质量等,整理急救用物摆放位置,保证实施急救时可在最短时间内拿取;并在物品摆放专区设置明显标识,较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效率。⑥抢救记录:护士对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时,需口头重复医嘱后执行,抢救工作结束后,护士需尽快让医生补充医嘱,做好抢救记录,保证相关护理记录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需妥善保存护理记录文书,护士长定期抽查。⑦护患沟通:因创伤发病突然,病情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均造成较大影响,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且患者及家属均对疾病知识了解度较低。为了改善护患关系,护士应采取温和、积极的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各项抢救措施前,及时与家属沟通,精心照顾患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后,护士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于出院前评估患者对管理制度评价,得出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为(90.35±1.00)分、对急救护理速度评分为(92.45±1.06)分、对风险预防工作评分为(93.28±1.05)分、对护患沟通评分为(95.12±1.07)分;患者对护理管理制度评分均较高。

3 讨论

创伤属临床常见病,且导致机体创伤病因多样,疾病特点包括发病突然、变化快、存在恶化可能性,种种因素均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且在临床护理诊疗过程中,护理细节较多,各个护理环节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如何通过护理管理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已成为科室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研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急诊科收治的106例创伤患者,总结患者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后针对性制定管理制度,实施后护理效果乐观。

研究结果提示实施安全管理后,患者对临床提供的护理服务态度、急救护理速度、风险预防工作、护患沟通等护理管理指标评分均较高,分析其原因发现,临床对创伤患者诊疗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科室物品管理、转运等方面因素。分析后从上述因素针对性制定管理措施,包括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急救模拟训练、知识宣教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护士紧急事件处理能力、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医疗纠纷法律法规,可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加强护患交流,护士树立人性化服务态度,主动关心患者,积极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提高工作效率及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创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后制定针对性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霞,黄燕,陈玉芳,等.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3):393-395.

[2] 王飒,陈水红,金静芬,等.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7):811-814.

[3] 謝玉清.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4):769-771.

[4] 宋晶,张爱华,赵雯雯,等.反刍性沉思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创伤护理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7):600-603.

[5] 何海燕,曾登芬,朱京慈,等.美国创伤护理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37-839,842.

[6] 李芸香,成丽敏,曲玲玲,等.创伤骨科患者护理分级模式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90-93.

(收稿日期:2017-10-17)

猜你喜欢

诊疗创伤安全隐患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