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研究
2018-05-14周登智邓国红帅培源
周登智 邓国红 帅培源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犍为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患儿31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门诊和住院的患儿31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疾病管理,观察组采用预防传染性疾病管理。对两组患儿在儿科治疗过程中出现传染性疾病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发生院内感染总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对患病儿童在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程中,采取预防感染措施,能够降低传染性疾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关键词] 儿科;预防控制措施;传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25.1;R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b)-0003-03
Research on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ZHOU Deng-zhi1, DENG Guo-hong2, SHUAI Pei-yuan2
1.Qianwei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Qianwei, Sichuan Province, 614400 China;2.Qianwei Peoples Hospital, Qianwei, Sichuan Province, 61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ethods 310 cases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the Qianwe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310 cases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disease manage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preventive infectious disease manage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preventive infectious measures for children in clinic and in hospital can reduce the risks of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reventive control measures; Infectious diseases
儿童免疫力较低,抵抗力弱,是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儿童易感的传染性疾病有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通常病原体经过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引起感染。儿童起病急,病情变化大,易出现多重并发症[1]。而儿科作为患儿和陪护家属的集中地,人员流动性大 ,环境中细菌病毒数量多、密度大,使得传染性疾病的暴露机会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患儿交叉感染的风险。虽然目前儿科传染性疾病控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传染性疾病仍旧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患儿的传染性疾病防控显得极其重要,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措施是防控的关键,为了控制患儿在医院儿科出现交叉感染,有必要对儿科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措施进行研究。该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和2016年1—12月各310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和2016年1—12月期间,在犍为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中不完整病史和复诊的患儿,再分别按入院号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2015年1—12月和2016年1—12月各310例。以2015年1—12月年病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1—12月病例为观察组,比较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前后院感率,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年龄在2~9岁之间。对照组患儿中男169例(54.52%),女141例(45.48%);观察组患儿中男162例(52.26%),女148例(48.74%)。两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可比性强。
1.2 两组疾病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疾病管理措施,对医疗设备及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儿科针对患儿的不同病症给与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出现发热现象要及时进行退烧护理。
观察组对患儿进行预防传染病的管理措施,对就诊环境进行定期的全面消毒,从患病儿童、家属陪护等方面进行预防干预。①医疗环境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病房以及门诊是消毒的重点区域。在这两个区域每天使用消毒溶液对医疗器械、桌椅陈设、地面走廊等进行3次消毒,一次性消毒器械使用后集中废弃,病房内的被褥定期消毒更换。②患儿治疗管理,可使用提高免疫力的注射用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2],注射2次/月,25 mg/(kg·次)。如需使用抗生素,要先经过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验[3],用药剂量应斟酌使用,且同類抗生素的使用不得超过两个品种。患儿使用医疗器械后先进行严格消毒,确定消毒效果达标后再进行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注意手部消毒,巡视时正确佩戴帽子、口罩。医生应做到每位患儿就诊后即进行手部消毒。③规范陪护制度,陪护应限定时间,避免陪护人员携带致病细菌进入病房。同时陪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进行手部消毒,避免携带细菌。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例数统计,对院内感染的总发病率进行比较,感染率越低,则说明控制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通过院内总感染率的对比,观察组的院内感染总发病率(4.84%)低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病率(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易感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呼吸道传染病、胃肠道传染病[4],其中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麻疹、流感、水痘、腮腺炎等;肠胃传染病以手足口病、痢疾、腹泻、病毒型肝炎为主。目前水痘、麻疹、乙肝等疾病均存在疫苗,可以通过提前注射疫苗对传染性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还有以下原因造成患儿病情得不到及进控制。①儿童在发病后,抵抗力下降,对病毒的易感性增高,而儿科就诊人流量较大,病原体密度增大,患儿更易发生院内感染。②就诊患儿依靠家长描述其发病表现,降低了主诉的真实性,给医生判断病症带来一定的困难。③儿科床位有限,病床使用频繁,室内物体因接触到患儿的体液,可能携带一定的致病性病毒,环境中的致病菌会再次传染患儿,致使患儿之间形成交叉感染,再次加重病情。因此除了在病房对患儿进行预防性的控制措施以外,门诊就诊时也当考虑进行疾病分诊避免交叉感染。
门诊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发病区域,儿科的门诊管理也应当引起重视。在候诊及就诊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进门处应当安排导医人员,对患儿家长详细介绍就诊流程,先让家长了解就诊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诊,节约了患儿就诊的等待时间。
在住院部和门诊均进行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建立健全对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无菌消毒制度。将儿科环境主要划分为消毒无菌区、消毒区、半消毒区[5]。半消毒区为候诊区、大厅和走廊,主要对地面和空气进行消毒;消毒无菌区为检验室、实验室、化验室等地,医疗器械经过严格消毒,每室均有独立卫生间,并配备空气净化设备、洗手设备及手部消毒液。消毒区为病房和诊室,每日定时进行环境消毒和物品消毒。医护人员每次触诊患儿前后均进行手部消毒。同时陪护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喂食前、外出进入病房前均应先进行手部消毒,对于患儿产生的呕吐物、分泌体液等处理后均应进行手部消毒[6]。以防止携带病原菌造成患儿的二次感染。
对于不同的传染性疾病,安排不同的问诊室进行问诊。①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较强的传染性疾病要进入专门的诊室进行诊断。②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及临床分期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流感中发烧的患儿应优先问诊,且在单独诊室进行等待,避免对其他患儿形成交叉感染。③同类疾病患儿可在同一区域进行候诊,不同疾病要分区候诊[7]。候诊区要保持空气流通,设置空气消毒设施,并每3 h进行1次地面和物表消毒,以减少候诊时环境中的病原性数量。最重要的是对于传染性较强的患儿,实行从就诊到治疗的全程隔离措施。并且在传染性病例数较多时,要及时报告医院防保科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院内传染病防控预案,对同一传染病患儿进行批量隔离、集中救治。
通过该此研究看出,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后,传染性疾病患儿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低于预防控制措施前的院内感染感染率。其中观察组患儿实行预防管理措施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下降。由此可见通过对医疗环境、器械及物品的消毒,能够抑制空气中的细菌传播,降低了因致病菌相互传播出现交叉感染加重病情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现象的产生。
由于冬春季是呼吸道高发季节,而肠胃传染病则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因此针对不同季节,在患儿出院前,医生对家长进行相应季节的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建议家长培养儿童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同时保证儿童的饮食卫生。平时要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从而预防细菌进入胃肠道引起腹泻,降低粪口途径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天气变化时应当注意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室内的空气流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应当联合当地卫生部门,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检,同时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在校期间的“三检”工作,从而降低传染病在儿童间的传播,减少大规模感染事件的发生几率。通过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力,降低儿童的群体易感性,减少患儿再次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对儿童传染性疾病在就诊到治疗时均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同时在出院前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家长对儿童传染性疾病的认知,从根本上降低儿科传染性疾病患儿的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缩短患病儿童的治疗及住院时间,进一步减轻患儿和家属的痛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虞晓燕.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369-2370.
[2] 贾灯.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J].大家健康,2016, 10(11下旬版):171-172.
[3] 罗红莉.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J].保健文汇,2017(4):288.
[4] 高英杰.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25):3569-3570.
[5] 沈雅波,潘晓琤.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8):93-94.
[6] 陈淑芬.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0):173-174.
[7] 王茜,姜红,李蓉,等.儿科门诊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7):4371-4373.
(收稿日期: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