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老年痴呆家庭护理指导干预模式探索

2018-05-14魏铭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家庭护理老年痴呆创新模式

魏铭

[摘要] 該文选取老年痴呆这一常见老年病,探索创新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形式。从创新模式总体介绍、各方职责界定、益处及挑战4个方面来探索这一指导干预模式,并希望有类似模式能应用到老年痴呆疾病治疗当中。

[关键词] 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45-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到来,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选取老年痴呆这一常见老年病,探索创新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形式。从创新模式总体介绍、各方职责界定、益处及挑战4个方面来探索这一指导干预模式,并希望有类似模式能应用到老年痴呆疾病治疗当中。

1 老年痴呆介绍

老年痴呆是一组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缺乏特效药,病理研究进展缓慢。因此老年痴呆很难治愈,需要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截至2017年中国患有痴呆症的患者可达 600 万~700 万,年龄≥ 65 岁人群中痴呆患者年增长率为 5%~7%[1]。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康复锻炼。大多数患者选择家庭护理,而护理者大多不懂得如何正确的护理,患者发病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因此对老年痴呆家庭护理进行适当的干预指导十分必要。

2 创新老年痴呆家庭护理指导干预模式介绍

2.1 介绍

创新老年痴呆家庭护理指导干预模式是在各级医院、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医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家庭护理者对患者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由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指导干预、持续跟踪观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缓生命的有效的、长期的、信息化的治疗模式。

2.2 创新点

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患者家庭护理有专业指导,能持续跟踪病情;并运用互联网建立数据库,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而促进老年痴呆治疗的发展。

3 各方的具体职责

3.1 医院的职责

3.1.1 成立老年痴呆医疗小组 由各级医院共建跨医院医疗小组,小组成员由三甲医院精神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医生、社区医院的护士组成。医疗小组为每位老年痴呆患者分配主治医生和主治护士,医生负责跟踪病情发展,护士负责指导患者的家庭护理。

3.1.2 制定和完善个性化治疗方案 医生通过诊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医生要持续跟踪病情发展,就诊时除了安排检查、物理和化学治疗之外,还要了解患者生活环境;并通知患者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

3.1.3 指导干预患者家庭护理 社区医院护士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家访慰问患者,指导护理者。从一般护理、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晚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2]5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干预,根据MMSE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病情进展,定期向医生汇报以便完善治疗方案。

3.1.4 记录患者病情发展 医生和护士为患者建立治疗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病情进展及其表现,治疗手段和用药情况,家庭护理方式以及通过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同时附上检查数据和病情评价量表。在患者及其家属允许下,汇总到医疗小组,为老年痴呆的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提供思路。

3.2 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3.2.1 成立老年人社区关怀小组 为了增加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关怀,可以成立老年人社区关怀小组。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牵头,各省级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以区、县、镇为单位。通过医院组织家庭护理者进行网上注册成为小组成员。

3.2.2 组织家庭护理者参加小组活动 护理者除了承担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尚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3],因此护理者也需要社会的帮助。社区关怀小组可以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通过建立QQ群,举办社区座谈会、组织专家面对面等方式减轻护理者的压力,解决护理者的困难。

3.2.3 管理监督医疗小组 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定医疗小组职责,管理监督医疗小组的工作。包括查看患者治疗档案,和审计局一起审查医疗小组财务收支,不定期检查医疗小组运营情况。老龄工作委员会应派人担任医疗小组的领导者,发生医患纠纷时,负责调节纠纷,接受患者的投诉。

3.2.4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痴呆 老龄工作委员会可以与红十字会合作举行捐款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治疗老年痴呆。与统计局进行合作,统计老年痴呆患者发病情况。与广告公司合作制作关爱老年痴呆公益广告等。

3.3 医保部门的职责

3.3.1 报销治疗费用 由于老年痴呆治疗昂贵,而该模式还会增加服务费用,因此医保部门应该将干预治疗纳入医保范围,报销不仅限于门诊和住院产生的费用,医生、护士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和家访等服务费用也纳入报销范围内。

3.3.2 控制治疗费用 医保部门和医院根据患者具体花费和患者数量,通过谈判确定报销比例。但应该不低于现今老年痴呆门诊、住院费用的最低报销比例。从而通过医保资金来控制治疗和服务费用。

4 该模式带来的好处

4.1 对患者的好处

4.1.1 减缓病情进展 周海燕等[4]对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试验,实验组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加强日常锻炼和行为管理。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4.1.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金丽敏[5]、曹译丹等[6]都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智能训练、家居安全护理实验等,统计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 MMSE 和ADL评分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生存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4.1.3 降低治疗成本 该模式可以减少患者就医次数,节省患者及家属的时间,降低远距离患者途中的安全风险。该模式还可以监测老年痴呆患者的并发症,提醒患者及时就医,起到数病同医的作用。从而降低治疗成本。种种研究表明该模式对患者大有裨益,却没有广泛地应用。因此政府、医院和社会各阶层应该合力建立起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真正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治疗。

4.2 对护理者的好处

4.2.1 减轻身体负担 护理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激越行为,抓、踢、咬、打骂护理者,破坏身边的物品,甚至自残。如果护理者不能及时应对,和患者发生肢体冲突,会对护理者造成身体伤害。而若得到适当的指导,护理者会更加得心应手,减轻身体负担。

4.2.2 减轻心理压力 护理者除了身体劳累,还承受着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源于照顾和适应患者,还有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在该模式下医生、护士不仅能指导护理者如何应对患者的异常表现,还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缓和增进患者与护理者的关系。做到不仅在行动上帮助护理者,还能在心理上给予支撑和安慰。

4.3 对老年痴呆等慢性病的好处

4.3.1 提供数据和研究思路 该模式以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帮助研究者分析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而为疾病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案。还能采集患者信息,方便药物临床试验。

4.3.2 创新慢病治疗模式 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慢病治疗需要利用大数据探索新的方式。如果该模式得到施行,则为其他慢病提供了范本,其他慢病也可以进行针对治疗,从而创新了我国疾病的治疗方式。

4.3.3 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该模式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人们对医务人员服务的认可度,增加医护人员的收入,解决我国“以药养医”的现象。还能培养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

5 创新模式面临的挑战

5.1 高水平医护人员不足

如今全球老年痴呆研究进展缓慢,我国相关的医护人员缺乏,一时难以解决。医生集中于医院工作,很难为家中的患者服务。社区医院医疗实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一时无法找到专业的社区护士。因此大型医院要积极引进人才,社区医院应留住人才,给予更好的待遇保障,并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

5.2 缺乏付费标准

医生可将患者视为正常出诊,但负责时间无法确定。社区护士如果按照上门服务的次数收费,则可能会增加不必要护理。因此付费标准应该用卫生经济学模型得出,医生给出患者诊断方案,协商同意后,根据治疗情况定期结算费用。患者若对治疗方案不满意,可随时终止服务。医保报销比例要根据医保资金的使用情况由医保部门和医院、老龄工作委员会商议决定。并规定采用此模式治疗不满一年不予报销,防止蓄意骗保。

5.3 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各级医院对医生、社区护士负责,老龄工作委员会对整个医疗小组负责,而医保机构对医疗小组的开支负责;如果各方不能及时沟通协调,易出现监管漏洞。因此这三方要界定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责任确定书,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当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追溯到责任人。

6 结论

该模式可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及护理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疾病研究;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考虑到种种现实情况,应该经过调查,在患者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试点。实施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实施过程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若效果良好,再考虑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志蕊.浅述老年痴呆护理干预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3):120-122.

[2] 王海珍,柴晶晶,王安理.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6,16(3):196-198.

[3] 曹秀英.老年癡呆患者家庭护理者的困扰与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1):207-209.

[4] 周海燕,吕秀凤,吴莹,等.个性化护理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痴呆严重程度的临床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8,2(1):44-45.

[5] 金丽敏.多元化家庭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32(11):2983-2984.

[6] 曹译丹,高秀娟,江冬梅,等.规范化家庭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2):1817-1820.

(收稿日期:2018-06-24)

猜你喜欢

家庭护理老年痴呆创新模式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有效性和经济性比较
家庭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尿路感染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