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培训管理对门急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
2018-05-14朱红
朱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岗位培训管理对门急诊护士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期间对该院17名门急诊护士进行岗位培训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管理后,护理人员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门诊患者对咨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语言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护士进行岗位培训管理,可有效改善其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还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门急诊护士;岗位培训管理;岗位胜任能力;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39-02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拓以及社会的进步,促使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且院内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较大,导致临床工作繁忙、新进护士培训匮乏等现象屡见不鲜[1]。此外,新执业护士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操作技能、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均欠缺,将在临床工作中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护患矛盾突出、护理质量较差等问题[2-3]。加之,门诊急诊护士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致使岗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该研究于2017年1—12月期间对该院17名急诊护士给予岗位培训管理,旨在探讨该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该院17名门急诊女护士于2016年1-12月期间的岗位胜任能力,并在2017年1-12月期间对此17名门急诊女护士进行岗位培训管理,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29±3.16)岁;学历结构:中专2名,大专13名,本科2名;职称结构:护士4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1名。
1.2 方法
岗位培训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培训计划,传染病防治培训1~2次/年,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急能力等相关知识培训应≥16学时/年,此外消防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防护知识、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心肺复苏技能、应急预案、沟通技能等培训应≥1~2次/年,同时给予技能操作培训,如导尿术、心肺复苏术、吸痰法、心电监护、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会班组会、试卷考核、门急诊例会等;(3)培训方案及效果评价:①经模拟训练以及督导检查以反馈护理人员培训效果,模拟突发案例,进行针对性情景演练,并制定演练方案等,包括停水停电、人员踩踏、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呼叫、重大传染病防控、火情、患者突然跌倒、突发癫痫、意识丧失等专项演练,侧重室内外演练,并以临床护理实践作为模拟重点;②每周周四下午进行基础、专业知识教学,每隔2周组织一次工休座谈会;③每一届新进的门诊急诊护士,均需轮流到心电图室、呼吸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进行学习,以促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以及急救医学知识;④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学会学术会议,并提出疑问、组织讨论,以分析解决问题;⑤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表格,成立教育培训评估小组,以评估在岗人员是否对培训知识知晓等,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培训计划;⑥每月依据护理质量报告等,评选星级护士。
1.3 评价指标
①管理前后,分别采用该院自行编制的岗位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以评估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改善情况,共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5个方面,共55个条目,Likert5级评分制,分值越高提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越佳。②管理前后,分别选取30例门急诊患者填写该院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其Cronbachsα系數为0.81,重测效度为0.83),包含咨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沟通3个维度,各维度均为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门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岗位胜任能力
管理后,护理人员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管理后,门诊患者对咨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语言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门急诊为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且人员流动性大,随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较大,护理质量较低。而护理人员素质水平为提高专业技能、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突显医院品质的必要条件[4-5]。医务人员只有不断接受岗位培训,实时更新业务知识,才可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保证护理队伍稳定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但是,如何建立一套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更严格、更系统的能力教育管理体系,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是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6]。
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业务知识等为岗位培训管理的主要目的[7]。该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护理人员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门诊患者对咨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语言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提示对门诊护士给予岗位培训管理,具有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如下,过去专业理论讲座多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以及针对性,且难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不利于应急能力的培养、综合急救技能的提高以及护理意识的建立,同时也不利于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培养,而岗位培训管理具有阶段化、模块化等特征,且内容更加完善,不但涉及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等知识,还添加了法律、语言沟通、人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方式较为灵活,包括门急诊例会、试卷考核等方式,且强调以护理人员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价值观等内容;重视情景模拟训练,经过反复训练,可有效弥补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或患者病情变化时出现不知所措、紧张等情况,利于弥补护理缺陷,提高应对能力,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具有一定前瞻性以及仿真性[8-10]。
综上所述,对门诊急诊护士采用岗位培训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其岗位胜任能力,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士来,王晓霞.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7):39-42.
[2] 周阳,许贵如,李映兰,等.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现状及培训期望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039-1043.
[3] 王炎,李映兰,周阳,等.湖南省不同职称临床护理管理者对管理岗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6(9):1240-1243.
[4] 程秋泓,宋葆云,山慈明.护士岗位培训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76-279.
[5] 杨桂华,焦琳琳,常宗霞,等.我国护士岗位培训效果评估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1665-1668.
[6] 朱晨迪,胡必杰,高晓东,等.岗位培训对提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604-2606.
[7] 张育,邓应梅.将门急诊病案管理融入导医岗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案,2015,16(11):42-43,72.
[8] 徐霞,宁晓东.临床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2):3935-3938.
[9] 许萍,朱磊,吕卓鸿,等.岗位培训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1):3818-3820.
[10] 吴琳,赵以明.模拟抢救配合培训在提高急诊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 11(11):1133-1135.
(收稿日期: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