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2018-05-14李晓彤
李晓彤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治疗组和另一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治疗组在常规的的护理管理方法基础上,给予靶向护理管理,两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结果 给予靶向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3.3%(70/75),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0.6%(53/75);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之后的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护理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患者相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所以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采取一定的靶向护理管理措施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 靶向护理管理管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应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c)-0046-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里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冠心病治病难的问题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恢复病情的可能性,但是目前的护理管理管理却跟不上医疗事业的步伐,使得患者又进入了另一个难题,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并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恢复效果。特别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来说,有些患者因为恢复的时间较长而不能自由行走或者饮食,使得他们的情绪变化大,因此,就需要对他们给与靶向护理管理,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与他们信心等等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让他们恢复的效果更好[1]。而靶向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最有效的护理管理,所以选取了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对策,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两组,以一组75例展开研究。治療组中,含有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在(65.12±5.88)岁,同时该组使用靶向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中,含有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7.42±6.12)岁,同时该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将这 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的护理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严格观察患者每天的血压、心率等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给与对应的并发症护理管理。
1.2.2 治疗组的护理管理方法 治疗组中,在给与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以靶向护理管理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所示:①建立靶向护理管理体系。护理人员应与构建一个靶向护理管理的体系,才能使得护理管理能够正常的进行,也使得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并且这样的护理管理体系应贯穿整个护理的过程中,按照管理体系中的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例如,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他们制定有效对的护理方案,并且要严格遵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服务。平时,也要开展护理工作的质量的评估工作,规范护理工作,改进护理过程中的一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2]。
②靶向护理的康复干预管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治疗最终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恢复心脏的功能,让患者能够完全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每天及时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活动,主动询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要不间断地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加快病情的好转,以及注意身边的一些安全事项。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的情况,进一步对其进行指导。
③靶向护理的心理护理管理。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冠心病,从而手术后日常的衣食住行不能自行完成,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剧烈的疼痛以及其他各项原因使得患者产生了负面心理影响,导致时常的情绪低落。因此,医护人员就要加强心理护理的管理,一旦观察到这种现象,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此时心里真实的想法,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患病程度以及家庭情况对其进行心里的疏导,并通过积极有力量的话语和行动鼓励患者,给他们讲述成功的案例,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方向,让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以及担心。
1.3 入选及排除标准
1.3.1 入选的标准 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其中一只分支病变,病变的程度是依据Gensini的评分标准来判定的,且评分总分要≥25分,其次患者的生命体征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且没有其他的严重疾病[3],同时也不能有心律失常等难治性的疾病。
1.3.2 排除的标准 满足以下几项情况的患者不能进行实验研究:①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②患者具有沟通的障碍,不能和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③具有PCI治疗病史的患者;④心肌梗死的情况过于严重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
根据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效果对比分析后,依据护理服务评分表来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共分为3个等级:①优秀,90分以上;②良好,75~90分之间;③较差,75分以下;以及患者在手术后对医护人员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再将所有的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70.6%,观察组满意度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5,P=0.001<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治愈的可能性也较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轻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死亡。但是目前临床上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效果是相当好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一些不良症状[4]。因此,靶向护理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也不容小视的。
靶向护理是展现目前精准医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患者的病情治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靶向护理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靶向护理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以及其他各项原因使得患者产生了负面心理影响,导致时常的情绪低落和恐惧,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此时心里真实的想法,并通过积极有力量的话语和行动鼓励患者,让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以及担心。通过选取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发现治疗组的75例患者在靶向护理管理服务之后基本上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效果,说明靶向护理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关注和沟通,以及对心理的护理,使得患者恢复的情况变得更好,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靶向护理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患者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所以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采取一定的靶向护理管理措施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左雪飞.2型糖尿病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循证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41-945.
[2] 钱春榮,朱京慈,杨燕妮.国内外延续护理的研究方案及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8(21):2481-2484.
[3] 黄雪汝,王瑜,李爱吟,等.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13):2076-2077.
[4] 黄松霞,郭婉茹.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3(6):143-146.
[5] 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延续性护理对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1):2595-2597.
(收稿日期: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