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意义评价
2018-05-14文勃
文勃
[摘要] 目的 研究优化急诊路径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意义。方法 抽取该院2013—2016年收治的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2014年实施常规急诊路径管理,2015—2016年实施优化急诊路径管理。对比两种急诊路径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抢救耗时、血管再通率、入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通过对比,优化急诊路径管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急诊路径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先急诊路径管理,明显缩短了患者来诊到抢救的时间,及时开通了闭塞的冠状动脈血管,有利于挽救患者濒死心肌,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52-02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N Bo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opt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of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2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 from 2013 to 2014, while the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was optimized from 2015 to 2016, and the rescue tim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hospitalization morality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Results Various indicators of patients of optimized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emergency routine manage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can obviously shorten the rescue time and open the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 which is conducive to saving the articulo mortis myocardiu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rou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of significance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指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通常表现为剧烈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1],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医院的各项制度愈加精细化,患者入院治疗的流程把关严格,也较为复杂,各科室医护人员职责明确,严禁跨科室诊断等种种措施,虽加强了医院安全治疗,杜绝医疗纠纷问题。但对于急诊患者却困难重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发病,必需立即抢救,进行有效的溶栓及血管再通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2013收治的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120例,女患8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 (58.6±7.3)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脏学协会第10版急性心肌梗死病理诊断标准,排除恶性心律不常及先天性心脏疾病、肝、心、肾严重不全者。2013—2014年实施常规急诊路径管理,2015—2016年实施优化急诊路径管理。
1.2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诊断标准
①持续剧烈胸痛超过30 min以上;②相邻的两个或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 mV;③心肌坏死标记物(CK、CK-MB,cTNT、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只要符合其中一条便可确诊[2]。
1.3 方法
2013—2014年实行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在急诊室设置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单元间,当患者被送到诊急室后,由急诊护士接待,将心绞痛患者立即送心内科检查室,同时给予氧气面罩,通知急诊值班医生就诊,急诊值班医生迅速进行12~18导心电图检查,抽静脉血检查心肌酶学标记物,进行初步病理判断,排除有无其他合并疾病。护理人员同时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合度,准备好除颤器随时备用。当所有人员准备到位后,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以及联合PCI治疗,PCI治疗分为易化和直接治疗。当急诊造影IRA狭窄≥75%、前向血流
2015—2016年实施优化急诊路径管理:①优化急诊:制定绿色通道制度,首先进行抢救,然后再进行挂号缴费。在分诊护士听到救护车鸣笛后,应及时将平车推到急救中心门口接诊患者,然后将其及时转运到抢救时;分诊护士在接诊到有家属陪同或者自行就诊的患者时,应选择平车将其及时转运到抢救室,及时和临床医生联系。②优化病情评估:在接诊患者半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快速鉴别诊断,并正确评估病情危险性。入室后应及时给予心电图检查,按照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救治。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心电持续监护,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再次评估。③优化救护流程:入室后1~2 min内应对患者实施吸氧,3 min内进行血压血氧检测,5 min内构建静脉通路,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5 min内应完成心电图检查。安排责任护士和护士组长进行抢救。护士组长站在患者右侧,为患者提供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识别,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同时将心电监护除颤仪连接好。在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则应进行镇痛,对并发症进行及时观察和处理,认真完成相关的协调工作和护理记录工作。责任护士则站在患者左侧,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构建静脉通道、血压监测、氧气吸入。④优化转运交接:按照患者的病情由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术治疗,则应及时联系导管室护士和介入医生。护士在转运前应认真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和转运交接单,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进行再次评估,将氧气、急救器械和物品准备好,对各个管道进行检查。在将患者转运到介入时,应安排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负责,转运过程中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啊,对患者心律、心率进行密切观察,各个管道应保持畅通。和导管护士进行有效交接,在搬动患者时,应对其心律和心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常规急诊路径和优化急诊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耗时、血管再通率、入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两种急诊路径的患者人数、病情特征无明显变化(P>0.05)。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常规急诊路径和优化急诊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耗时、血管再通率、入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优化急诊路径各项均优于常规急诊路径(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突发性心脏疾病,其抢救的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是收治所有疾病患者的机构,为防止医患纠纷,其规章制度越加苛刻精细化,适用于常规就诊患者,而对于突发性严重患者显然不适合。复杂的急诊路径不仅不利于抢救工作的开展,也往往耽搁病情的最佳治疗,无法发挥抢救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急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抱成团,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并以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除去重复诊断或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全力投入到抢救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挽救心肌,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3],降低病死率,再行PCI手术治疗,这需要急诊医生诊断水平十分专业,有较高的诊断专业素质。为保证开通的绿色就诊通道高效迅速,该次优化急诊路径中取消门诊就诊和二级医生就诊,均由急诊医生行全程诊断,通过缩短“门-球时间”“门-针时间”为患者抢救争取更多时间,并强调各阶段时间截点,采取责任追究制,充分提高医护人员的主观注意[4]。另外医院平时所采取的优化急诊路径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也为急诊工作中带来较好的效果。通过常规急诊路径和优先急诊路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耗时、血液再通率、住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后者各项均优于前者(P<0.05)。
综上所述,该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先急诊路径,明显缩短了患者来诊到抢救的时间,及时开通了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对急诊临床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高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对血管再通治疗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0):1575-1576.
[2] 陈湘玉,沈红,曹巧兰,等.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效能初探[J].护理研究,2010,24(9):790-792.
[3] 付麗.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17,4(11):41-42.
[4] 杜红.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261-262.
(收稿日期: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