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上好大学语文第一堂课

2018-05-14张慧中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大学语文音乐

摘 要:在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上,结合当代形势或流行用语,引导学生从第一次课就树立“大语文”的概念,并结合教师自己或者他人的学习经历,合理地利用音乐或者肢体语言等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上好大学语文第一堂课。

关键词:大学语文;第一课堂;音乐;肢体语言

作者简介:张慧中,硕士,泰山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及对外汉语。(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083-02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文学为主,包括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等相关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边缘性人文学科。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或者限选选修课,大学语文具有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扩大视野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并不了解大学语文究竟是怎样的,由此,上好大学语文第一堂课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仍旧沿用高中语文的字词等基本教学方法,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上好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上好大学语文第一堂课,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结合当代流行用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的很大部分涉及中国古代文学,而古代的文言文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很枯燥,这与当代大学生流行、时尚的追求很不适应。因此,如何将古代的文化转换为学生熟知的语言,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将古代经典的精髓融入“深”心,这一点极为重要。例如,笔者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很高兴这一学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大学语文的‘真‘善‘美‘慧”;2017年中国的流行语有“共享”一词,由此笔者想到了“共享文学”,上课的时候通过“共享单车”“共享房产”“共享衣服”进而提出“共享文学”,这种适合大学生思维喜好、接地气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与共鸣。

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前形势来讲解一些诗歌。比如当下很多年轻人在谈对象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很多物质条件,但在品读《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時,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的情感是如此质朴简单,互赠个彤管或者荑草,就会很高兴,将诸如《诗经》中的这些纯洁素朴的爱情观展示给学生,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用当代的话语来给学生讲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知识,比如《国风》即各地民歌,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他们所了解的民歌有哪些,再启迪学生明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像《茉莉花》这首原本很普通的民歌,现在一次次地唱响在世界舞台上。这些当代的语言和例子会让学生对原本印象枯燥的古代文学很快提起兴趣,产生美的享受。

二、引导学生从第一次课就树立“大语文”概念

在大学语文第一次课上,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大学语文不同于高中语文,不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还涉及文字、绘画、音乐、建筑甚至中外文化等很多方面。按照惯例,老师在开学第一课的自我介绍必不可少,笔者的经验是从“大语文”的角度,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鲜活地学习每个字的含义特别是背后的中国文化。例如,笔者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张”这个姓氏在中国很普遍,学生考虑过它的含义吗?进而通过向学生展示八段锦中拉弓的动作,说明“张”的含义;“秀外慧中”这个成语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很熟悉,但是具体到每个字的解释,很多学生了解得并不深入。通过“慧”这个字,笔者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影响中国人思维的儒释道思想;通过“中”字,让学生理解中国人的中庸,让学生联想到中国的五行及其对应的脏器、颜色、方位。所以,通过对文字背后深刻内涵的简要介绍和元宵节字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的汉字只是凝结表象,其背后的中国文化才更博大精深,值得深入学习与挖掘。

1.“大语文”中涉及建筑文化。比如让学生欣赏《诗经·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时,可通过PPT上的图片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居住文化,然后可以引导学生领会:这种一层层的建筑现在已经申遗了,从而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福建土楼以及中国人喜欢外圆内方的“铜钱心理文化”与中国古代以家庭和家族为组织、注重伦理的居住文化。

2.“大语文”要让学生树立中外文化对比的意识。例如,在讲解文学的起源之一——“巫术说”时,学生一看到《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就觉得很枯燥。讲解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懂得“玄鸟”是一种图腾崇拜,就告诉学生: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反映图腾崇拜的岩画,有些岩画甚至被评定为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其他国家地区也有类似的岩画和文化习俗,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世界很大要去看看”的冲动。

3.“大语文”让学生有一种“世界感”。如《国风》 中包含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涉及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很多地方(齐、韩、赵、魏、秦)。这时可以提醒学生:这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顺便将四大文明古国列举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河流与世界文明产生的关系。另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这么大,但迄今为止仍然坚持“永不称霸”的立场。这个“现在”的问题,其实在《周颂·丰年》里早已有了答案。在解读与《诗经》风格迥异的《楚辞·东君》时,让学生对中外太阳神作对比。还可以启发学生多去外面看看走走,从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跃起来。

三、结合教师自己或者他人的经历给学生以启迪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爱听老师在大学时的学习生活经历,这些可以给他们很多启迪。在第一次课讲解《诗经·蟋蟀》篇中的“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时,笔者就结合自己身边的求学案例告诫学生在大学里应该“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即国家层面有“中国梦”,个人层面更要有自己的梦想,根据自己的梦想合理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加倍努力。在讲解《曹风·蜉蝣》时,可以和学生聊聊生命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更好地珍惜宝贵的生命。

四、合理地利用音乐或者肢体语言来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极其乏味,这时可以适当地利用音乐作为“调味剂”。教师可以亲口唱一些流行歌曲,这样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中国第一首情诗《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歌》“候人兮猗”时,可以联系其他另外两首古诗《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和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等,然后跟学生说明现在的流行歌曲中也不缺乏“等”这个主题,诸如“你知不知道,我等得花儿都谢了”,“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等。教师可以亲口唱出来,这样把古典与现代、含蓄与直白和谐地统一起来,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使教育深入人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同样重要。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必要的声音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将上古时期的神话,诸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一一说出来,这样比单纯的讲解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大学语文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第一堂课上,通过结合当代流行用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概念,结合教师自己或者他人的学习经历,合理地利用音乐或者肢体语言等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4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大学语文音乐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