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论析

2018-05-14李倩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方法

摘 要:中职学生要学好金融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开阔专业视野,拓展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有关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倩,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 2002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2-0076-03

一、中职学校金融课程特点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相关知识较为庞杂。为反映金融知识的全貌,金融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可以深化拓展成为多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如“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也可以化繁为简全部融合在“金融基础知识”这一门课程中。因此,金融课程可深可浅,可繁可简,需要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不同而定。中职学校金融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做到面面俱到,点到为止,即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面,而理论深度相对浅显。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整体把握,形成全局概念,而不需要掌握过于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金融课程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时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性意味着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晦涩,需要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的时效性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国内和国际金融动向,能够用理论解释现象,用现象说明理论,从而达到深化理解的效果。较强的政策性则意味着学生要比较熟悉和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以及制定政策的目的。较强的实践性是指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够表达合理化建议。

因此,中职学生要学好金融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开阔专业视野,拓展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二、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所用教材的特点

不同中职学校、不同专业方向可能选择不同的金融课程教材。以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为例,“金融基础知识”课程被定为国际商务专业中本贯通班级的考试课程,教材选用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陈炳煌主编的《金融基础知识》。这本书已经更新至第八版,是财政部规划教材,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由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审定,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的通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概述、货币与货币流通、信用与利率、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国际金融基础和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等八个部分。这本教材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理论知识浅显,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导入和案例分析与启示,适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

但是,由于篇幅以及中职学生的层次所限,该教材对于理论知识的处理过于简单,很多地方仅仅给出一两句结论性的描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无法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理论的阐述采用更加生动、直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

三、中职学校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总结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他们从普教初级中学毕业,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课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他们社会常识不足,专业素养薄弱,兴趣爱好也比较简单,对社会经济金融问题关注度不高,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金融生活经验,因而对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如何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于以上对金融课程特点、教材、受教学生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就成为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并行于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目的。对于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金融基础知识”课程中进行了反复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些许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课前10分钟拓展专业知识。中职校金融课程一次课为90分钟(中間休息1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开始前十分钟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而不直接讲授教材。拓展知识与课程内容相关,却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是相关经济、金融类新闻报道;也可以是重大金融事件的回顾与分析;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概念的专题拓展,等等。通过10分钟的知识拓展来增加学生的专业信息量。很多时候兴趣来自于了解,当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金融相关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生根、萌芽,而且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储备,从长远角度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帮助。10分钟不是很长,没有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但足够完成一个小小的专题,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以18周计)下来,如果每周一次课,将完成十几个专题,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业视野的开阔以及专业知识的补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①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关知识专题,自行组织拓展材料进行解析,这种形式有的放矢,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师的教学目的,但教学形式单一,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对学生吸引力并不大,教学效果一般。②由教师提前限定题目或内容,学生在课下自行组织材料,制作PPT或者下载网络视频,形成图形文字,由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并讲解,教师进行评析与补充。③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10分钟的拓展内容,从选题、组织材料、制作PPT到课堂演示与讲解。教师只是在最后进行评析与补充。后两种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总结、归纳、阐述、表达的能力,动手制作课件PPT,下载视频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与被动学习相比,自主学习更能让学生主动思考、选择、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使用后两种方法,让学生成为10分钟知识拓展的主角,学生的表现也大部分令人满意。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下来,笔者发现10分钟知识拓展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被激发。本人的教学班级课前10分钟专题涉及内容广泛,有金融事件分析,如中美贸易摩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巴林银行的倒闭等;也有现实问题分析,如中国房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贬值等;有金融概念普及,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黄金储备和庞氏骗局等。

2.运用微课与网络视频,提升教学效果。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听见的记忆没有听和看同时进行的记忆深刻和持久。因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方便了教师备课,减轻了教师的上课负担,而且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具教与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课堂上,采用适量的微课或网络视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使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节奏感,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鲜活、深刻、持久。与教师讲台上的满堂灌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来自微课动画或网络视频的相关知识教学。

在讲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时,笔者准备了一段4分钟的小视频“关于黄金的那点儿事”,视频采用动漫的形式讲述了黄金自古以来在金融领域和生活领域的作用。在讲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时,笔者为学生分别找到了相关视频,了解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一个发展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了银行在现代金融的核心地位;在讲到金融风险的时候,笔者不仅给学生讲到了2008年源起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给他们播放了介绍“庞氏骗局”的小视频,让他们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诈骗的存在,从而增强风险意识。

当然,教师在采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要控制好视频的时间与长度。教师要做到以讲授知识为主,视频教学为辅;课本知识为主,课外知识为辅。何时穿插教学微课或网络视频,也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来设定。有时可以先放相关视频,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再详细讲述课本知识;而有时教师需要把课本知识讲述完整、透彻之后,穿插相关视频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与广度,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有些时候也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间穿插教学视频,调节学习气氛,控制教学节奏。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金融知识视频,本人搜集了大量网络视频作为教学补充资料。

3.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生动、直观的案例引人入胜,印象深刻,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释,其中隐含的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便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案例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比如教材中关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全部解释是“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它利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礎上,以贷转存,以存放贷,派生活期存款,创造存款货币。这一职能,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标志。”可见,对于没有任何金融常识的中职学生而言,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比较晦涩难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一个比较生动的多家银行与多家企业进行贷款,转账支付,货款转存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边演示边提问启发,使学生对存款货币和信用创造形成了感性认识,也就理解了这段理论文字的真实含义。金融案例可以分为模拟案例和现实案例。模拟案例可能是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造,比如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职能的案例或者单利、复利计算的案例都可以采用模拟案例来说明问题。现实案例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金融事件,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事件、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事件等,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意义。

4.对于教学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对于“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中的教学难点、重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开展,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内容是以小组形式准备课前十分钟的展示内容,主题是通货膨胀。这个准备过程等于学生在听课之前有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对通货膨胀相关知识一个大体的认识。准备的学生通过课堂演示把信息传递给全班同学。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时自然过渡到课本知识的教学,将课本内容补充完整,中间穿插几个现实通货膨胀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通货膨胀的直观印象和理解。最后,笔者在网络上搜集到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5分钟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进行了多次重复: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中间穿插案例的引入与分析)→视频播放,多角度(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多层次(视听结合)重复学习,丰富了教学形式,强化记忆,深化理解,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最后,再通过课后的作业练习加以巩固。

总之,“金融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需要活泼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表明,信息拓展、视频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姬.如何改进中职学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J].投资与合作,2011,(6):255-256.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