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5-14刘敏朱丹妮李曼君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刘敏 朱丹妮 李曼君

摘 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不仅是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所需,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普遍将双语教学纳入金融学专业的培养体系。本文对国内外主要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结合我国教学实践分析了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5D双语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持。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刘敏,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改革、国际经济;朱丹妮,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李曼君,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江西 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研究”(编号:JXJG-15-1-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30-04

一、金融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内在要求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从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运行、金融行业监管等方面重新审视了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作用。我国更是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逐步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为更好的配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明確提出要在金融学等国际性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我国高校通过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金融学教学进行创新,力图培养出一批精通国际化金融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掌握现代金融规则和国际经贸惯例、拥有因时而变的敏锐洞察力和全球化视角的国际化创新型金融人才队伍,来提高金融学教育为我国金融体制革新和金融行业发展服务的能力。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十三五的金融改革规划以及我国教育部的政策要求分别从内外部环境对我国的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完善高校金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学现有的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5D创新型双语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双语教学模式梳理及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我国,主要指英语。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双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

1.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国外较早开始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探索时间长,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具代表性的的有以下两种模式:

(1)加拿大的沉浸式。在这种模式下,在校教师和学生都只使用第二语言。不仅学校的课程使用第二语言讲授,而且在校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都使用第二语言,从而培养出熟练掌握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生。

(2)美国的过渡式。学生入学时,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后来逐渐只使用第二语言。此模式主要针对移民学生,目的是使学生摒弃之前的文化,而融入新的主流文化中[2]。

2.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我国在借鉴国外优秀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根据师资和学生实际水平,按外语使用比例由高到低大致分类如下[3]:

(1)全外型。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讲授。此模式对师生要求均较高。一般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学,本科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

(2)混合型。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双语交叉授课。此模式能兼顾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适合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于初设的双语课程,但原版教材的高昂价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3)半外型。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汉语讲授。此模式对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性较强,通过汉语的讲解来方便学生研读教材,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4)术语指导型。学生采用中文教材,教师以汉语为主,穿插英语术语进行讲解。此模式对于师生都易接受,但因未使用英文教材,易导致语言表达上产生偏差,进而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

此外,还有些立足理论的个性化双语教学模式,如王擎提出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多维交互型双语教学模式;姜宏德、王春华等提出的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基础上的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语码转换理论形成的 Presentation 的双语教学模式。

大体而言,一方面,与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相比,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从国内双语教学实践来看,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由于师资、教材等方面的限制也受到了不少阻滞。

3.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模式现存问题。从目标定位来看,双语教学的初衷是通过第二语言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知识,而非语言目的。目前,许多学校却普遍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学生把双语教学看作英语学习的延伸,把原版金融教材仅仅视为英语读本,把学习重点和大量精力放在英语字词上,忽略了金融整体专业知识的学习[4]。

从教学框架体系来看,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和连贯性缺乏。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国高校大多只在大二大三开设双语课程,未贯彻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双语课程设置未根据课程的内在逻辑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导致双语教学出现断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国外教材与国内现状对接不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更新快、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等优点,我国大多采用国外原版英语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国内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不匹配,重点分散至各章节,逻辑框架不符合国内学生的思维模式,理解运用难度较大。这使得双语模式的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材的限制。三是教学方式过于滞后。双语课程本身内容复杂,难度较大,而我国高校仍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能力知识化,知识流动单向化,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欠缺,思维空间受限,不利于培养学生面对真实金融市场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四是缺乏合适的金融学双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我国高校主要采取学分制管理模式,考核方式主要有开卷或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问答、小组展示等,但未形成体系,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课程质量和效果,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期末考试分数比重较大,极易抹杀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内容侧重于对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内容的记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未真正理解课程知识等。

从主体角度来看,双语课程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师方面的问题是高质的“双达标”师资严重匮乏。“双达标”是指教师既有较高的金融学专业水平,又能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教学。金融学教师掌握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水平难以达到教学要求;语言类教师却未深入金融学专业前沿;多数外教在本国并非从教,不熟悉相应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语言教学盖过双语教学的现象,难以迎合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学生方面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为:部分学生面对双语教学的双重压力,以应付考试为主,无暇培养双语思维,缺乏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双语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教学方法跟不上授课进度导致学习难度越来越大,长期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逐渐确信自己对双语课程的学习缺乏能力,从而甚至放弃在双语课上努力学习[5],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5D 创新型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主体角度、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为保证金融学双语教学质量,缩短与国外金融学教育的差距,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提出了 5D(Five Dimensions)创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其中主体角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为该模式的重点。其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普及的网络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 5D 双语教学模式中突出强调了网络教學的运用,具体如下:

1.主体角度

(1)针对师资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资源分享方面来看,可以打造双语教学线上资源库,例如:企业云或者公众号,鼓励双语教师在线上平台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上传成功的教学视频等进行交流探讨;定期组织高校联盟进行双语教学分享交流,组织双语教师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切磋交流双语教学经验;邀请国内外优秀双语教师或专家学者,对双语教师组织专门培训来提高其金融学科的双语教学能力,例如:开讲座、组织研讨会等;从对教师考核激励的方面来看,对上岗的双语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要求教师自觉时刻关注国际金融理论前沿,把握金融最新动态,深入国内外金融市场,丰富实务操作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例如:现场随机听课、不定时抽查教案等;建立双语教师激励机制,比如:提高课时薪酬、公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增设“优秀双语教师奖”、优先给予评先评优资格。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前阶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和双语教学比例,因材施教来保证教学质量。在课中阶段,一方面,不同院系提前将相关的双语教学网络资源下载至听力教室的电脑中,根据课程安排,自主选择时长,规定学生在学校的听力教室观看双语课程的有关视频并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举办双语课程沙龙,通过播放相关影片、竞答游戏、话题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对双语课程的兴趣和对课程知识的复习巩固。在课后阶段,建立修读双语课程的学生的激励机制,比如:增设“双语课程优秀表现奖”或提高双语课程所占学分比例。

2.教材。教材大致可以分为纸质版教材和电子版教材。从纸质版教材来看,应坚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参考国外名校书目。选取教材要遵循时效性、权威性、实用性的三大原则,同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编写辅助手册来减轻学生难度,比如需掌握的术语解释、理论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和运用的具体案例;鼓励国内尤其是具有海外背景的优秀教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主合作编写适合我国师生实际水平的英文教材。从电子版教材来看,运用国外教材自身附带的电子课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删减和改进。并提前上传课件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巩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不仅教师可以国内外时事热点为话题,带领学生在讨论区进行自由地讨论分析,而且学校的大学外语资源部可不定时上传一些国内外优秀双语教学视频和国外经典学术著作的电子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程体系。针对线下课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开设双语教学。部分以中文教学都难度较大的课程如: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就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但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课程,尤其是国内高校较少开设的微观金融课程例如:期货与期权、资产定价、基金投资等课程,使用双语教学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其次,课程安排要注重连续性和连贯性。连续性指双语课程需贯穿大学期间,随年级的升高,双语授课内容的难度相应加深;连贯性指根据课程间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应开设在国际经济学之前。针对线上课程,在选修课的课程选择中增加更多的双语 MOOC(“慕课”)课程,加强各高校间的课程共享,课程的提供方不止局限于本校,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见识各大高校的双语课程。

4.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来看,注重互动式教学,并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式。对于课程知识,第一堂教师可采用大幅中文比例进行授课讲解,第二堂加大英文比例带领学生进行复述和回顾,在此期间随机抽点学生提问,布置随堂练习,并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答疑解惑、查漏补缺;对于时事热点,可安排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事件进行剖析后进行上台演示(presentation),要求一人上台用全英文借助PPT进行讲述。另设答疑环节,由其他小组成员解答,以避免“搭便车”现象,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借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从实践课堂教学来看,在金融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在各大线上金融实验系统下,模拟金融市场的真实场景(如:股票交易、证券买卖等),进行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的实验授课,锻炼学生的金融分析能力。

5.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为达成金融学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前四维出发而形成的相应的一级、二级、三级的指标体系。具体体系表格如表1(P33)[6]。在构建金融学双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我们重点考虑了以下几点:①在学分制下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中,应选择加权平均的方式。切忌传统的“期末考试定天下”的权重分配方式,而是将权重分散至平时表现中;②相对于传统只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们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将能力也纳入了考核体系中;③考核评价体系应有具体的考核指标进行衡量,考核方式应具体可行,考核标准明确客观,从而避免考核形同虚设。

表1

[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时间 目标定位 专业知识目标 学生评价 课前 教师评价 专家评价 外语能力目标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外教评价 主体角度 教师 专业知识 课前 外语能力 教学能力 学生 专业基础 贯穿课程始末 外语水平 双语教学认知度 教材建设 纸质教材 时效性 课前 权威性 电子课件 配套贴合度 贯穿课程始末 实事结合度 课程体系 课程选择 专业化深度 课前 国际化程度 课程分布 连续性 连贯性 教学方式 传统课程教学 双语整合度 贯穿课程始末 师生互动度 模拟实践教学 双语掌握度 学生参与度 ]

根据“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表,按考核时间分类,制定的考核方式如下:

(1)课前考核。①目标定位。针对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目标的考核,课前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放问卷,要求师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和建议,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客观点评,最后由相应院系总结问题并进行修改和调整;②主体角度中的教师。根据其学历、论文发表情况、专业类证书来考核其专业知识水平;根据其外语类证书、海外背景、外语交流沟通能力来考核其外语能力;③根据其现时职称、教学经验、教师类获奖情况、历年学生评价来考核其教学能力;④教材建设中的纸质教材。根据作者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权威、内容的社会认可度、书籍是否被各大高校作为教材广泛使用来考核其权威性;根据教材的版本更新换代的周期和选定的是否为最新版本来考核其时效性;⑤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是否明显受国际背景影响来判断其专业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从而考核课程选择是否合理可行;根据课程分布是否贯穿整个本科期间和课程安排顺序来考核课程分布是否符合连续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2)贯穿课程始末。①主体角度的学生。通过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课外小论文、课堂问答等来检测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汇报 presentation、模拟市场实践等来检测学生的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四六级分数、课堂英文表達、外语沟通能力来考核其外语水平;通过多次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的深化过程。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表现来综合考核;②教材建设的电子课件。课前考核电子课件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是否与教材吻合,课程全程考核电子课件是否结合了实际,囊括了时事热点;③教学方式。对于传统课程教学,根据知识点难度来评判双语使用比例是否合理,可通过随堂听课来考核师生互动情况和课堂整体氛围;对于模拟实践教学,通过观察学生表现和积极活跃程度、任务完成质量来考核学生的双语掌握度和参与度。根据学校意见和学生反馈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修正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沈庆丰.中外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7):10.

[2] 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104-108.

[3] 穆琳.经济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 96-97.

[4] 吕丰华.双语教学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2,(3):140-142.

[5] 闵海燕. 论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5,(10): 78-80.

责任编辑 程 华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新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现代酒店餐饮行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