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据帮城市做思考和决策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治理交通难题

2018-05-14交通言究社

汽车与安全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号灯城市交通杭州

交通言究社

“城市大脑”是什么? 它是如何运转的?

每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为多长时间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为解决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各种难题,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城市大脑”应运而生。“城市大脑”其实是城市数据大脑的简称,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平台,可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运用中,“城市大脑”以大量数据为基础,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共享数据平台,成为“城市大脑”智慧的起源。有了丰富的数据后,“城市大脑”便可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计算出更“聪明”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讲,“城市大脑”就是通过摄像头来采集信息,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汇集到后台进行交换与处理,由人工智能系统做出算法决策,然后再传回到设备上执行。

运用“城市大脑”,杭州在城市交通治理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杭州市政府在2016年开始实施“城市大脑”项目,主要用于解决杭州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良性互动的城市。那么,一年之后,杭州实施的“城市大脑”项目取得哪些成效呢?

“城市大脑”已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道路通行效率提升。

目前,“城市大脑”已覆盖杭州主城区莫干山路区域等路面主干道,及南北城区的中河-上塘高架等快速路,同时服务萧山城区,为杭州市逾900万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实时分析和智能调配。

“城市大脑”首先实现的是通过各类数据感知交通态势进而优化信号灯配时。目前,杭州已有128个信号灯路口由“城市大脑”掌管。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已经接管24个红绿灯,进行实时智能调控。其中,试点中河-上塘高架22公里道路平均通行时间缩短15.3%,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配时无人调控,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5%,平均节省时间3分钟。这几分钟对于道路出行个体而言感受或许并不明显,但对于整个城市交通运作具有正向的蝴蝶效应。

此外,杭州交警正在建设“城市大脑”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从而实现对信号灯的集中统一调控。“城市大脑”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作为“城市大脑”最灵敏的双手,可在接收堵点报警后,通过信号灯实时配时优化来实现“消红变绿”。

“城市大脑”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一半。

运用“城市大脑”,萧山区创新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事件报警、信号控制与交通勤务快速联动,提升了应急事件处理效率。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

据测算,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已缩短一半,平均节省7分钟。以10月9日救护车的一次出车为例:在杭州萧山区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车驾驶人倪师傅,接到7公里以外的求救电话。他沿着市心路一路往北开,共经过21个红绿灯路口,几乎一路绿灯到达求助点。据萧山公安指挥中心的终端大屏显示,这一路上的21个路口,倪师傅总共节省854秒,大约14分钟。

事实上,120急救车驾驶人倪师傅接到求助电话时,已收到警情的“城市大脑”系统也同步开始进入高速运转状态,进行了一系列精密的计算:基于沿路布控的交通摄像头,系统把拍摄到的视频自动转化为数值,采集最近两三个路口车辆排队长短情况,计算出多久可以将它们排空;并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保证倪师傅在经过该路口时,信号灯是绿灯,且前方没有排队的车辆。

“城市大腦”通过融合数据,实现自动报警,准确率达92%。

“城市大脑”融合高德、交警微波数据和视频数据去感知交通事件,包括拥堵、违停、事故等,并触发机制进行智能处理。据统计,杭州交警运用“城市大脑”以来,实现交通堵点报警2.46万余次,信号灯报警并调整配时方案8653次,球机视频监控自动发现事件1.92万起,从事件发生到民警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减少2.2分钟。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数达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大大提高了执法指向性。此外,杭州交警还建立了一支交警机动队,对报警事件进行快速处置,提升执法效率。

未来,“城市大脑”还能为城市交通治理做什么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孔万锋曾用“风起云涌”四个字,概括一年来“城市大脑”给杭州交通带来的影响。对试点中河-上塘高架22公里道路平均通行时间缩短15.3%这个结果,孔万锋认为,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20%。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城市大脑”目前仅仅管控了22公里和23个信号灯区间,如果在2000多亩(约1.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放大,相信它能做得更好。

目前杭州市所有的视频监控、卡口、信号灯等设施都已完善,在这个基础上,未来几个月,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的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具体将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分析掌握整个城市交通流的时变、周变、月变等时间规律和发生、汇聚、消散等空间规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找出交通的特点,提前预知信号配时方案;二是掌握城市交通规律和关联影响,包括对非交通因素影响交通事件的关注。主要有拥堵指数、延误指数、快速路均速、主干道均速、安全风险等级、堵点乱点、社会舆情等12项指标;三是希望城市大脑不仅能够治堵,还能做到交通安全评价及交通事故预防,对事故强度、事故密度、事故发生率等做全面深入分析,以此为事故之外的治理和预防提供参考意见。

结语:杭州交警积极运用“城市大脑”服务现代城市交通治理工作,从目前治理交通拥堵取得的明显成效,到下一步重点开展预防交通事故等工作,杭州交警坚持向数据要人力,向数据要服务能力,强力解决城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的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链接:北京将建“城市大脑”解决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1月2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系列访谈。他透露,未来北京将建“城市大脑”(城市大数据平台),将有效缓解城市拥堵以及解决停车难题。

“我们想做的智慧城市、城市物联网,就是把所有可移动的、可应用的、可交互的这些信息进行采集,用大数据的方式储存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我们称之为‘城市大数据平台,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城市大脑。”张伯旭介绍,城市大数据平台首先把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汇聚,实现共享。下一步,将把社会各单位、机构、商业部门的信息进行汇聚、交换和共享。

“随后,大家通过应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平台,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话,社会组织和个人活动都将通过数据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再经过数据挖掘、分析、整理和优化,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辅助决策,同时市民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

针对市民关心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张伯旭介绍,在交通播报、电子地图中先查询道路堵点,通过数据分析抓取道路拥堵规律,“比如早7点半到8点期间容易堵、在哪个地段容易堵,我们可以提前预告,通过这个警示信息,推送到个人的信息终端,就能够及时避开堵点。”张伯旭表示,大数据合理配置交通运力和流量,就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

此外,张伯旭透露,市民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可提前预知停车位剩余数量,“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每一个人既是技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还是信息的受益者。”他表示,通过算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运行水平,把信息及时推送给需要的人,让人们更合理、更科学地安排活动,整个城市运行也将变得更加有序、高效。

猜你喜欢

信号灯城市交通杭州
水泄不通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信号灯为什么选这三个颜色?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与监测中的应用
杭州旧影
交通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