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

2018-05-14韩晶晶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韩晶晶

摘 要:延安时期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主要包括:坚定理想信念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发扬党内民主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要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1.04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1-18-05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的歷史时期,总结、继承延安时期第一代领导集体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和今后正确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延安时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高举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旗帜,在党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时期,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毛泽东多次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要“扩大共产主义思想宣传”。陈云也号召广大党员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必须对于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奋斗到底的决心。”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要求共产党员要时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气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党中央提出要在党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1938年到1942年以中共中央决议案、指示和决定的名义相继公布的有关学习的文件多达十余篇,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各级各类的党校、培训班、学习小组,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延安整风运动以后,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党上下对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在访问延安期间,就被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所折服,感叹“延安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要是在延安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全党上下“团结的像钢铁一样”,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坚定的理想信念内生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毛泽东要求“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共产党人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在抢救工作中不幸牺牲,毛泽东倡导党员干部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的精神”,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延安时期的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营造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和谐景象。美国记者斯蒂尔回忆延安令她感动的事时,提到其中“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延安时期,党中央围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阐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明了政治纪律,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巩固了党的团结与统一,为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夯实了基础。

纪律严明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争取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条件。有鉴于长征途中张国焘等人的分裂行为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与统一,使党内政治生活一度扭曲,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重申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并且指出“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团结”,号召广大党员都遵守党的纪律,巩固党的团结与统一。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党中央强调要在党内加强纪律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陈云在1939年5月23日《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中也提到要强化对新党员的纪律教育,“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做才是遵守纪律,什么事是违反纪律的等等一类问题”,并强调“党内不准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组织”,从中央委员到普通党员,都要遵守纪律。

延安时期,党中央还通过制定党规党法来严明党的纪律。在193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在《党规党法的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除政治上思想上之统一外,条文上亦应规定法律上非团结不可,以避免个别人破坏党的团结与统一,并以此党规党法去教育同志。”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三个文件,初步形成了党内最基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体系。之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以党内最高法规的形式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参与方式作出了完备、正式的制度规定,指出:“在党内不允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章程的行为,不能允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注意清除自己队伍中破坏党的纲领和党章、党纪而不能改正的人出党。”七大党章还对党内纪律处分进行了详细归整,明确了对从中央委员到普通党员不执行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议、违反党章党纪的纪律处分,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延安时期党中央从理论上阐述了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又在实践中开展了党的纪律教育,制定了党的纪律规矩,使纪律在党内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

三、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选人用人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具有旗帜和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工程和组织保证。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并在实践中确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五湖四海”的干部原则,对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毛泽东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十分重视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在识别干部时,毛泽东强调“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多方面考察干部。陈云也强调在考察干部时要遵循“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原则,用人得当,才能适得其所。在使用干部的問题上,毛泽东在全党树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他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只有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任用标准,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

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还必须坚持“五湖四海”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毛泽东提出了“五湖四海”的干部选拔原则。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是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实行武装割据中发展起来的,客观上“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正因为这个客观实际,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因此,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不能搞任人唯亲、任人唯派。毛泽东提出,“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也要“缩小山头,消灭山头”,坚决“肃清山头主义”。毛泽东要求,这一部分干部和那一部分干部,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新干部和老干部,都要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彻底克服宗派主义残余。党不仅要善于选拔任用干部,同时要培养爱护干部。毛泽东提出爱护干部的三个原则:一是要指导他们,使他们能在党的政治路线下发挥其创造性;二是要提高他们,对新老干部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教育,使他们在理论上、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三是要检查他们,肯定成绩,纠正错误。除此之外,党还提出在纠正干部问题时,应采取耐心说服的方式,避免轻易地给人们戴上“机会主义”的大帽子、轻易地采用开展斗争的方法。

延安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中,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使陕甘宁边区形成了唯贤是举、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为优化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发扬党内民主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要义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石。延安时期,党内逐渐冲破了长期以来遗留的家长制作风和宗派主义的束缚,充分发扬了民主,保障了党员权利,将党内政治生活重新引向了正规。

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中就指出,党内民主可以“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在1938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意识到当时党内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提出要“扩大党内民主”,并将“扩大党内民主”看作“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1939年,陈云在《共产党的基本组织原则》的讲话提纲中对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作用作了全面的概括。他说,实行党内民主,有四个方面的好处:发动下层的积极性、自动性;将发展不健全的病态清除之;使党的意见更加一致;反映下层意见而帮助领导。为了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党中央还对党员民主权利问题作了规定。陈云在1940年3月撰写的《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讲话提纲中就提出,党员、党组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权利:党内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在决议作出以前,有争论的自由;在决议作出以后,有保留不同意见的自由(但行动上必须服从);每个党员、党组织都有权上诉,直至中央。之后,党的七大党章对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发展党内民主、活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切实保障。

延安时期党内民主运行的鲜明特征在于正确处理了民主和集中、纪律和自由、党性和个性的关系,准确把握了民主的度,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1938年8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决议中,毛泽东就提出要使党员懂得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以达到“一方面,确实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极端民主化,走到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目的。这表明,延安时期的中央领导集体已经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应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价值取向。陈云也曾论述过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他指出:“纪律与自由,是矛盾的统一。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一个最有纪律的党,也是一个最讲民主、最讲自由的党。”与此同时,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做了明确界定,为正确处理党内政治生活的纪律性和民主性关系夯实了基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放手地扩大我们党内的民主生活”,“实行高度的党内民主”;同时,又必须“实行党的领导上的高度集中”,“是高度的民主与高度的集中统一起来”。毛泽东也强调“民主要有很高程度的民主,集中也要有很高程度的集中,这两个东西有没有矛盾呢?有矛盾的,但是可以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带着矛盾性的东西的统一。”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民主和集中、纪律和自由、党性和个性关系的理论分析深化了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对于激发党内活力,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恒久的指导意义。

五、发挥领导干部垂范作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中心一环

领导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活风气,与当时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干部彰显了“眼睛向下”“不尚空谈”的实干精神。毛泽东便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典范,他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特别强调要有“眼睛向下”的精神,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除此之外,张闻天、林伯渠、彭德怀等领导干部也都是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的典范。张闻天在1942年1月26日就率领“延安农村调查团”到陕甘宁边区的神府、绥德和晋西北的兴县进行了一年半的实地调查,在调查总结报告中他感叹:调查研究使他“冲破了教条的囚笼”,“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1942年12月,林伯渠率20多人组成考察团,赴甘泉、富县进行调研,并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方法。彭德怀为了能制定准确无误的作战计划,经常亲临前线、实地考察。他反复告诫各级指挥员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有半点主观主义。在中央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从中央机关到地方组织,先后成立了各种类型的调查团,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消除了党内政治生活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同时营造了不尚空谈的党内风气,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序进行。

延安时期的中央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在物资匮乏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坚决不搞特殊化,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有一天,留守延安的兵团司令萧劲光见毛泽东棉裤洗了还没烤干,起不了床,就叫警卫员去为毛泽东领一床被子、一套棉衣,毛泽东坚决不要,说: “我不能搞特殊,你也不能,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搞。你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特殊!”有一次,陈云身体不适,食堂为他多做了一个菜,他见到以后非常气愤,硬是一口没吃。从此,再也没有人不按规定随意给陈云加菜了。

“风行于上,俗成于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领导干部们处处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在党内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成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中心一环、关键所在。

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错误倾向的有力武器,也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臻于成熟,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更加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党群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态势。

延安时期党中央十分强调党群关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陈云在1939年9月《巩固和加强群众工作》的报告中就曾号召党员到群众中去锻炼,并引用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的一段话:“如果党在自己的党的狭隘圈子里闭关自守,如果它脱离群众,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那它就会遭到灭亡。”不仅如此,陈云还将推动群众工作的好坏,视为测量党组织的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1941 年任弼时在《关于增强党性问題的报告大纲》中指出:“我们党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与广大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就在于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并将能否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作为判定党员党性修养、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群关系,毛泽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他在《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曾指出,“当干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忘记自己是什么‘长,忘记自己是什么委员,而到群众中去学习。”张闻天还总结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原则:“同群众在一起,而又领导群众,是群众的学生,而又是群众的政治领袖。”

党不仅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及方法作了理论阐述,而且还要求广大共产党员身体力行,帮助群众改善生活。在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全党上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带头在枣园修了一条长达6公里的水渠,为附近150公顷靠天吃饭的川地引来了水,使之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田,当地群众由衷地把它称作“幸福渠”;周恩来和任弼时不顾工作繁忙,积极带头学习纺线,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亲自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捡粪积肥。党员干部们的身体力行赢得了群众发自肺腑的尊重和支持,对构建良好党群关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观察组成员所说:“对于这支能这样大规模地自给的军队,比从前更深受人民敬爱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恩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6]陈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任宏,高梅.精神的魅力——延安时期生活往事[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

[9][美]尼姆·威尔斯著,陶宜、徐复译.续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

[10][美]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11][美]埃德加·斯诺等.前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12]任文.窑洞轶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 静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