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术中的世界观
2018-05-14JUNO
JUNO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幸福感息息相关。居室的样子也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风靡全球的各类整理术起源于热爱在生活中设置巧思的日本。当物质膨胀挤压本就狭小的居住空间,为了使生活恢复井然有序的状态,科学地“收东西”和“扔东西”变得至关重要。
超越“断舍离”
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消费者的行为习惯都在影响着整理术的发展方向。
日本收纳文化起源于90年代末,经济蓬勃带来了强有力的购买欲,主妇们一边疯狂追求物质,一边学习把物品合理地收于居室一隅。不久,经济泡沫阻隔了欲望滋长,顺势带起了另外一种风潮。在经历了略显不近人情的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以及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整理法后,生活规划整理进入到了“以人为本”的新时期。
什么样的整理术适用于当前时代和大部分的居家使用者?为什么懂得了各种收纳原理却依然无法和空间好好相处?
2017年,微软资深Office培训讲师张卓,把一种全新的整理收纳法则——高效生活整理术引进了中国。张卓在中国与日本两地调研时,拜访了多位收纳达人,最后决定与日本生活规划整理协会(JALO)合作,并在中国成立了“规划整理塾”,至今培训人数超过300人。
成立于2008年的JALO是日本最大的规划整理协会,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合理的收纳方法过上理想中的舒适生活。当很多人面对日渐杂乱的办公空间和家居日常束手无策时,这种更具个性化的整理方法或许可以解决他们的无助和困惑。
有逻辑的整理术
JALO倡导的整理逻辑与其他整理术最大的差异在于,它并非遵从一劳永逸的法则,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
张卓提倡,在制定整理计划之前,首先要做个人测试,从了解自身开始。“即使是双胞胎,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适用于他们的整理方法也是各异。”
张卓
日本JALO生活管理协会认证规划整理师,中国首位男性规划整理师&规划整理二级课程讲师。中国规划整理塾创始人。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的惯用脑是什么”“我到底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行为习惯,找到更适合的整理方法,使整理从一种负担过渡为一种习以为常。
JALO课程指定用书《高效生活整理术》中写道,“找东西时会用到大脑的输入部分,将物品放到原来的收纳位置则会用到大脑的输出部分。握手的习惯代表输入,抱臂的习惯代表输出,通过两个简单的动作可以检测出用脑习惯。根据不同脑型反映出的整理特征结合个人需求,便能规划出最适合你的收纳方法。”
在中国,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张卓介绍道,“有逻辑的整理术应该先规划,再整理,最后才是收纳,而最重要的规划过程往往被人遗漏。”改善家人相处模式
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同的整理方法会成为引发家人争吵的罪魁祸首。
截然相反的生活习惯容易在日常中“擦枪走火”,磨损自己与家人的情感。张卓便通过JALO的整理术改善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
张卓属于左脑型选手,喜欢厨房桌面空无一物的清爽感,而他的妻子则喜欢一览无余的清晰感。张卓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厨房桌面摆放上置物架、刀架,把物品藏于收纳工具中,这种做法同时满足了双方的需求。张卓说:“在收纳和整理上,我们需要找到彼此都认可的方式。”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收纳习惯,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张卓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每个年龄段,孩子都能有力所能及的收纳‘游戏去完成。”面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张卓会留意他们在每一个年龄段的行为和心智发展情况,再将家居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不同用脑习惯的孩子量身规划不同的整理方法。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张卓7岁的大女儿已经养成了收纳整理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张卓推荐直立收纳法,它普遍适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书籍、文件、彩妆品……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重复劳动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成本。
新一代的整理术正在试图传达一种精神与方法:通过改善居所的细枝末节来关照都市人繁复的心灵。
整理术是种技术活
与空间和平共处是精致女孩的生活必备,而成为整理规划师则是那些整理癖们梦寐以求的职业。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射于自身和所在的空間,这种新兴职业在市场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而一些全职妈妈会把它当作再就业的起点。
专业的规划整理师与高阶版本的家政服务截然不同,他们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找到最适合的整理方法,而不是亲力亲为进行打扫。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些手段帮助客户认清自己的需要,比如把居室的一处拍摄下来,利用照片让客户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同时JALO课程也教授如何开展职业化道路,如何与客户做咨询等更深入的内容。
新一代的整理术教会人们思考自己与空间更深层次的关系:善待所处的空间,也是在善待自己心灵的空间;保持外部空间的舒适,也就是在捍卫内心世界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