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谨防三类冒充式诈骗

2018-05-14

中国防伪报道 2018年1期
关键词:陈小姐货品核实

2017年12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揭示近期多发的三类冒充式诈骗手法。

“领导”让下属转账“发红包”

2017年12月5日,厦门市民陈小姐接到171开头的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冒充陈小姐的部门领导,让她第二天去办公室。

第二天,陈小姐再次接到对方来电,对方称正在跟“其他领导谈事情”,需要“给领导发红包”,还给了陈小姐两个银行卡号码。随后,陈小姐分两次将4万元转至对方的银行卡里。转账后,她与领导核实后发现被骗。

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此类诈骗的诈骗周期为两天:第一天引诱受害者上钩,让受害者相信其身份,并约定第二天的见面时间和地点;第二天,提前拨打受害者电话,以“急需用钱”“给领导发红包”的名义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嫌疑人多以“170”“171”開头的号码实施诈骗。要谨慎接听“170”“171”开头的陌生来电;接到此类冒充亲友或领导的电话,一定要电话联系亲友或领导,或当面核实。

“你的身份信息被冒用了”

2017年12月4日,厦门市民张先生接到了自称“厦门通讯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张先生的身份信息被冒用了,在北京市东城区移动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涉嫌发送大量卖假药的信息。

随后,对方帮张先生把电话转接到“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接通后,一位“民警”称,张先生涉嫌一起“248万元洗黑钱案件”,让张先生添加其QQ查看通缉令、财产冻结令。

张先生看后更加相信对方的话,为尽快洗清所谓的“罪名”,他按对方要求将3.1万元转到“安全账户”中。

近期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接到的冒充查案类报警中,嫌疑人大多冒充各地“通讯管理局工作人员”,以受害人“身份证被冒用办理手机卡并发送大量违法信息”为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接到自称是某政府部门特别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及时拨打官方电话核实;

不要相信对方电话里“涉案”等内容,更不要因看到所谓的“通缉令”而惊慌失措,因为警方查案根本不会简单通过电话、QQ等进行;

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或者向陌生人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

“网站上买的货品送丢了”

厦门市民小李207年12月2日接到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说,小李几天前在网站上购买的货品被快递员弄丢了,要向小李赔偿,需要小李配合进行获得赔偿的相关操作。

小李按照嫌疑人要求,从“蚂蚁借呗”借款1万元,并提现到银行卡。接着,嫌疑人通过微信发送来二维码,让小李扫描后输入金额并支付。小李发现自己支付宝被扣款1万元,觉察到异常后,小李立即与卖家、快递公司联系,才发现自己的快递根本没有丢失。这时,小李才发现自己被骗。

警方提示:市民在网购时,快递单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要随意丢弃;谨慎点击陌生链接,避免使用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

接到自称客服人员称办理退货的电话时,应与原先的卖家、货品厂家或工商部门核实。

猜你喜欢

陈小姐货品核实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生鲜货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超市货架背后的营销奥秘
再见,晚安先生
护送
暮色苍茫(小小说)
想退换?没那么容易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浅议进出口贸易中零售成套货品的归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