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适应性改革研究

2018-05-14于华荣车广伟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医院校

于华荣 车广伟

摘要:为使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上,着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平台。从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定位、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关键词: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3-0077-04

Research on adaptability reform of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 of sports and human body science special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YU Hua-rong,CHE Guang-we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and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improving students'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e ability. Based on the teaching orientation of sports and human body scie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sports human science major.

Key words: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orts and human body science; major for undergraduates;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收稿日期:2018-03-1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立项课题(编号:BCA2017015)。

作者简介:于华荣(196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实验教学对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水准。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自设专业以来,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其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正逐渐趋于完善[1]。1998年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3个,分别是: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人才、科研人才;培养能为竞技运动和康复进行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到了2007 年,该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将培养重心从纯理论研究向实践和应用上进行转变。

培养目标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时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以适应实践和应用的需要。因此,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应当与课程的设置相辅相成。在这20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是永恒不变的专业建设的核心,其设置合理与否、实施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课程设置中课程的生成、实施和管理,直接对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产生影响。

就目前设有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学校而言,课程设置并不一致,培养目标也各有侧重。就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教学理论部分和实验教学部分[3],教学理论部分学术性、理论性较强,实验教学部分主要是对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实验过程更具体地表现理论内容。两方面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是基础,实验教学是理论的印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用到实处。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之前的教学实验模式过于偏重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学生的机械性操作和被动性参与较多,教学程式老旧, 这种实验教学不利因素很多,如課程之间存在很多低水平的实验操作和重复性操作;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尤其是将人体科学与人体运动融合[4];实验教学脱离了体育运动的实践,使实践教学没有针对性。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是必要的,加大实践实验课程是改革核心思想,对中医药大学中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也是如此[5]。

山东体育科技第40卷总第174期2018年第3期于华荣,等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适应性改革研究No.3 2018本研究对设置有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改革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限于研究的实际需要,研究选择了两大类学校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体育专业类学校,以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为例;中医药类学校,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

1课程设置现状

体育类院校以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的课程为例,其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表1北京體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的课程目标设置学校课程目标设置北京体育大学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海体育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相关生物学、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会健身俱乐部、学校、体质监测中心、健康咨询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健康管理、竞技运动训练科技服务、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等应用性较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表1可以看出,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对该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3],并要求学生有从事相关专业和相关行业的能力。上海体育体学院将培养全面性人才放在了第一位,特别侧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反映了上海体育学院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而北京体育大学将学生的科研素养放在首位,特别侧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两个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人才的应用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差异。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从事与运动科学专业相关的多项工作,如社会健身指导员等;对科研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本专业的工作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为体育运动做出贡献,如国家运动队训练指导员等。

中医类院校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其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表2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课程目标设置学校课程目标设置成都中医药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培养适应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比较系统地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知识,具备运动技能评定和体质评价的能力,能在保健康复、健康指导、体育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运动人体科学、康复训练、健康指导和体育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目标构建了“一专多能、医体结合”的培养模式,办学方向以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师资为主,兼顾社会体育领域;着力突出体育与保健、健康、医学融合的特色理念。以“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为规格要求,通过理论教学、运动训练和实习见习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两个体育项目以上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掌握体育教育工作中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区康复(健康)中心等行业的“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就业方向医疗、疗养、康复单位的康复治疗师、健康教育及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中等学校校医、康复推拿师和中医养生保健中心治疗师、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师、营养师、医疗保健康复体育器材设备公司工作人员、康复学校的专业教师等工作。

山东中医药大学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以理论基础和实验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性的人才。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学习、实践操作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的应用型培养,目标是使他们能够从事学校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和康复部门的工作,培养重点是医体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培养重点在于将人体科学的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中,而中医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重点在于医体结合,将人体医学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中,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体育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全面,对于将人体科学与体育运动的结合比较成熟,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就业导向相对完备;而对于中医院校而言,虽然课程目标设置的是“医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但是实际上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医体分离”,医学与体育的学科融合并没有达到完美结合的程度,从而导致很多中医院校培养的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成为了“四不像”,医学学得不精,不能较好应用到体育事业之中去。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医学院校厚重的实验背景和师资力量,加大实验实践课的设置,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将所学理论操作应用,真正实现学科融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6-8]。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类学科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更应该在建设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2实验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增加教学实验硬件设备

增加实验和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相当的教学实验硬件相匹配。因此,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对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的建设力度和支持力度,加大经费的投入,大力增加先进的机器设备,真正提升实验实践课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并提升理论的目的。

2.2加强培养或引进专业教学人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软件质量

师资水平和质量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增加专业实验实践教师的比重,提高其实验实践水平,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应加强各独立实验室的管理,建立研究中心,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配,及时更新实验教学设备,改善实验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减少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实验的开设,增加设计型、综合型、拓展型实验的开设。为保证实验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应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2.3医体结合的实践教学步骤

确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根據专业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模块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地。逐步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并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专业实践中尤其注意医体结合的实践内容;与省内各级各类体育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社区保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运动损伤康复相关科室)、运动队等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协作关系,以学生自愿原则,分散实习的形式进行,既体现了体医结合专业特色的贯彻,也为学生增加了实习的内容与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逐步拓展办学空间,本着“教学相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渐培育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体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方向性地选择与中医传统健身理念有关的体育运动课程,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经等,使学生在运动中切身体会医体结合的效果[9-10]。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图1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3结语

通过对体育类院校和中医类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中医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学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设置设备不合理等突出矛盾,本研究提出在中医药院校中对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的可行性建议: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增加教学实验硬件设备;加强培养或引进专业教学人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软件质量;建立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模块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杨磊.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全民健身领域就业制约与突破[J].山东体育科技,2017,39(3):78-82.

[2]温霜威,栗晓燕.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5):444-447.

[3]郑青青.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4]刘秀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32(6):9-10,12.

[5]李广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8-19.

[6]刘海平,郑兆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91-93.

[7]喻菊.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及社会需求——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96-98.

[8]邹军,张丽,秦淑娟,董苗淼,江岩,朱东.中医运动医学教学现状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86-89.

[9]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张蕴琨,阎守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26-30.第40卷第3期 Vol.40 No.3山 东 体 育 科 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2018年6月June 2018

猜你喜欢

中医院校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若干教学思考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MOOCs背景下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探讨
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中医院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
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评价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