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榕江“体操之乡”的形成与发展

2018-05-14袁玲彭召方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经验

袁玲 彭召方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榕江体操之乡的形成、成功经验、面临的困境及突破路径等进行研究,使其不断完善、发展和壮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竞技体操事业发展。结论:1)榕江体操培训启蒙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余年,张光远老师(教练)成立的学校少儿体操兴趣小组,开启了榕江少儿体操培训的先河;2)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地人对体操价值的认同、体操教练的辛勤付出、榕江人坚韧不拔与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等是榕江体操之乡体操发展的成功经验;3)青少年体操竞技水平下滑、训练条件设施落后、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是榕江体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建议:加强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扩大体操发展资金来源渠道;依托体操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等。

关键词:榕江县;体操之乡;经验;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4-0067-04

Abstract:"Home of gymnastics" is an important "base area" for popularizing competitive gymnastics and inheriting culture of competitive gymnastic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adigm for the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gymnastics in China.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field survey to study the formati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light, and the path breakthrough of Rongjiang gymnastic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gymnastics career. Conclusion: 1) The gymnastics training in Rongjiang began in the 1960s, having a history of more than 50 years. Children gymnastics interest groups in school established by Mr. Zhang Guangyuan set the precedent of children gymnastics training in Rongjiang; 2) The support of higher authorities, the local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gymnastics, the coach's hard work, and Rongjiang people's grittiness and their willpower to fight bravely a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gymnastics development in Rongjiang; 3) The decline of teenager's competitive level, the backward training facilities and lack of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are the difficulties hindering the gymnastics development. It proposes that Rongjiang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coaches, expand the sources of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and build a small town with spor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gymnastics.

Key words:Rongjiang county; home of gymnastics; 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plight

榕江,昔稱古州(1913年古州厅改名为榕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古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2004年7月,榕江县被省体育局授予“贵州体操之乡”[1]2014年12月,该县启动体操类项目进校园活动,成为全国快乐体操进校园“一区一市一县”(即北京市东城区、湖北省仙桃市、贵州省榕江县)试点之一[2],全国唯一一个县级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体操训练基地。截至目前,榕江籍体操运动员参加国家级及以上大赛共获金牌43枚、银牌41枚、铜牌36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县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梁琼、林莉、肖莎、刘榕冰、杨胜超等多名优秀运动员[3]。近5年来,贵州男子竞技体操开始崛起,先后连续包揽2012年、2014年、201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4],并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5],而团体五人中就有三人来自体操之乡榕江,他们是刘榕冰、杨胜超、刘榕明。可见,贵州男子竞技体操的成功崛起,与榕江体操之乡几十年来对竞技体操的普及和对竞技体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然而,现代竞技体操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为何能在这个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5.14%)的国家级贫困县扎根、发芽、蓬勃发展呢[6]?体操在体操之乡榕江县的生存现状及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为何?突破路径在何方?本研究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体操在榕江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榕江体操之乡的形成

榕江体操培训启蒙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余年。当时,先后担任榕江一中、古州二小的体育教师张光远,常利用体育课或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训练体操,并成立学校少儿体操兴趣小组,开启了榕江少儿体操培训的先河。由于经费困难,稻草垫和“棕垫”成了当时学校的体操“训练器材”。1972年,榕江少儿体操队第一次代表黔东南出赛全省体操比赛,标志着榕江少儿体操走出榕江,走出黔东南。1974年,榕江体操队再次代表黔东南参加贵州省体操赛,并获得了女团冠军和男团亚军的好成绩。经过40余年艰苦奋斗,榕江少儿体操终于迎来了“大丰收”,2004年榕江籍体操运动员林莉代表中国参加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获得团体第七和高低杠第七的好成绩,实现了贵州体操运动亮相奥运会零的突破,同年,榕江被省体育局授牌为“体操之乡”。2007年体操世锦赛,榕江籍体操运动员肖莎获得了女子团体的亚军和全能的第七名,突破历史,创造了贵州全运会历史上体操的最好成绩。2017年体操世界杯,榕江籍体操运动员刘榕冰获双杠冠军。截至目前,榕江县先后有29名运动员获国家健将级体操运动员称号,10名运动员先后进入国家队,其中林莉、肖莎、刘荣冰、杨胜超等获得了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称号。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县体操健儿在省级赛事中荣获金牌227枚、银牌175枚、铜牌214枚,国际级大赛共获金牌32枚、银牌40枚、铜牌29枚。从此,榕江体操之乡闻名遐迩。

2 榕江体操之乡的成功经验

2.1 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鉴于榕江县在少儿体操培训方面的卓越表现,对国家竞技体操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4年7月,榕江县被省体育局授予“贵州体操之乡”;2006年,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十五期间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定为“贵州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原国家体操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和领队叶振南率奥运冠军程菲、陈一冰、邹凯,赴贵州省体操之乡榕江县指导业余训练工作,推广快乐体操理念,并担任业余体校的荣誉校长[7]。2014年12月,榕江县成为全国快乐体操进校园“一区一市一县”(即北京市东城区、湖北省仙桃市、贵州省榕江县)试点之一[2]。2017年全运会开赛之际,黄玉斌亲自为贵州男团进行集训指导[8],助力贵州男团夺冠。

2.2 当地人对体操价值的认同

榕江县境内居住着侗族、苗族、汉族、水族、瑶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5.14%,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来源极为有限。不少榕江縣居民耳闻目睹了众多榕江人闯入山外的体育世界,无比荣耀,遂萌生了让孩子学体操的念头。由此,练习体操成为当地贫困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好生活的途径[9]。此外,榕江县历来就有着强身健体的优良传统[2],据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九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达5 979名,将竞技体操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10],再次凸显了当地人对竞技体操的重视和认同。

2.3 体操教练的辛勤付出

教练作为竞技体操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榕江体操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教练们的辛勤付出。张光远等教练克服了重重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体操训练的第一线。早期,为了克服经费困难,将稻草垫和“棕垫”作为体操训练的器材。发现人才,选好人才,是体操训练最为关键的一步,榕江体操业余训练从3~4岁的儿童开始抓起,为了一个好的体操苗子,教练员们不厌其烦地家访,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或家长的放弃而放弃一名优秀的苗子[1]。

2.4 当地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就如现任榕江县体操馆少儿体操启蒙教练杨昌林所说:“榕江少儿体操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离不开当年艰苦环境的磨砺,也更是血和汗的结晶!”贫困造就了榕江县人坚韧不拔与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从流水招生的业余特长学习开始,到近10年的两年招一批,孩子在4岁启蒙,每批20到40人的规模。在榕江体操业余训练基地进行体操训练的孩子,放学后,每天要进行2个小时的训练,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每天将接受8小时的艰苦训练[1],从而在勤能补拙的体操项目上争得一席之地。在2017年十三届全运会上,榕江籍运动员杨胜超在右手小指发生开放性骨折的情况下仍坚持比赛,最终帮助贵州夺得宝贵的男团金牌。

3 榕江体操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青少年竞技水平下滑

历年来,贵州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主要来自黔东南(榕江县)、贵阳、铜仁、遵义四个地区[4],基本呈四足鼎立,2010年、2013年、2016年三届贵州省青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这四个地区男子参赛运动员人数分别占总参赛选手的79.4%、90.6%、100%。从2010年、2013年、2016年三届贵州省青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黔东南(榕江县)男子参赛人数及获奖牌情况(表1),可以看出黔东南(榕江县)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和后备实力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对于以体操之乡著称的榕江来说形势极为不乐观。

3.2 训练条件设施的落后

由于受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榕江县业余体操训练的条件设施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在贵州省内不及贵阳和遵义,在全国更不及仙桃市体操之乡。在青少年体操运动员选材方面,仍然以经验选材为主,相对缺乏科学技术支撑。训练条件与设施的相对落后及依靠经验选材,可能是造成训练效益低和成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近两年榕江青少年竞技水平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被贵阳市、铜仁市和遵义市赶超的原因。

3.3 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研究者认为,现代竞技体操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现象,能够在经济不发达的仙桃扎根,并迅速发展壮大,并最终使仙桃体操之乡享誉世界,最主要的是受当地深厚的荆楚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研究者把荆楚传统文化归纳为多个方面的特性:即敢为人先、兼容并蓄、崇尚革新、经世致用、多元并存、尚武好勇、爱国忠君等[6]。与仙桃体操之乡相比,榕江体操之乡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榕江体操之乡的发展和繁荣与当地教练们的坚守和艰辛付出,与当地人坚韧不拔、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密不可分。

4 榕江体操之乡的发展路径

4.1 加强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练员作为竞技体操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业务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所培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美国女队自从有了乔良、卡罗伊夫妇等世界知名教练,其竞技实力大幅度上升,几乎统治世界女子竞技体操。湖北仙桃市竞技体操取得的优异成绩也离不开奥运冠军李小双等大批优秀教练的贡献。加强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是榕江体操之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首先,加大对榕江现有体操教练员的继续培养和教育,加大与国内其他省市及国外竞技体操强国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并鼓励退役或即将退役的体操运动员尤其是榕江籍体操运动员,投身榕江体操之乡竞技体操事业的发展。同时,定期聘请省队和国家队体操教练到当地中心进行训练指导。

4.2 扩大体操发展资金来源渠道

贵州的经济欠发达,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相对落后,与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得较好的湖南、广东等省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这是贵州省竞技体操发展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11],也是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榕江县竞技体操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资金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榕江县竞技体操发展的瓶颈。在国家层面和贵州省层面,要积极给予榕江体操之乡充分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如将全国体操比赛、贵州省体操比赛、黔东南州体操比赛等赛事安排在榕江县,一方面可以间接帮助其解决部分体操器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宣传,增大其知名度。同时,定期为其提供免费专业培训、咨询服务、体操器材、相关书籍资料、影像设备。在社会层面,鼓励公司、企业和学校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回报,榕江体操中心可为公司或企业代言宣传,为学校体操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4.3 依托体操打造体育特色小镇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 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推动新型城镇化,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此, 经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实践, 体育特色小镇也在全国蓬勃发展, 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标[12]。榕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4.71%,空气质量优良,交通便利,是“贵州省旅游优先发展区”“红色革命老区”和“贵州省体操之乡”。榕江县拥有A级民族村寨4个、文物133处,民族风情及民间艺术独具一格,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将体操这一元素与榕江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榕江体育休闲类旅游小镇,游客除了到榕江享受民族風情和民间艺术外,还可以体验体操运动、登山、游泳、放风筝、划船等带来的乐趣,既丰富了榕江旅游内容和形式,也进一步促进了以体操为首的当地体育发展。

5 结语

“体操之乡”是我国竞技体操繁衍与发展的重要范式,对促进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和竞技体操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榕江体操培训启蒙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余年,为国家对和省队输送了大量人才。榕江体操之乡为近年来贵州男子竞技体操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竞技体操作为一种西方文化,能在国家级贫困县扎根、发芽、蓬勃发展,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地人对体操价值的认同、体操教练们的辛勤付出、榕江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密不可分。榕江体操之乡的发展面临青少年竞技水平下滑、训练条件设施落后、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等困境,建议从加强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扩大体操发展资金来源渠道、依托体操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等方面促进榕江体操的发展,最终使体操之乡这一竞技体操发展范式在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涛.“贵州体操之乡”榕江[J].新闻窗,2012(4):2.

[2]教育新闻.暑假里在“贵州体操之乡”训练的孩子们[EB/OL].http://edu.qq.com/a/20160719/018318.htm1.

[3]易网.贵州一贫困县被誉体操之乡,走出世界冠军,如今获体育扶贫[EB/OL].[2017-08-15].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RTJG01T0529AF2E.html.

[4]龚永文.从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看贵州体操男子后备人才培养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9(7):245-246.

[5]新浪新闻中心.突破历史!贵州夺金!全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项目落幕[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7-09-03/doc-ifykpzey3927925.shtm

[6]徐剑,郑湘平.仙桃体操之乡形成与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2-14,52.

[7]网易.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率奥运冠军赴黔指导业余训练工作[EB/OL].[2010-06-03].http://news.163.com/10/0603/16/6891N5CA00014AED.html.

[8]腾讯体育.黄玉斌卸任后首露面,潜心打造全新贵州体操队[EB/OL].http://sports.qq.com/a/20170821/031019.htm.

[9]天涯社区.中国人的一天:体操娃娃[EB/OL].[2013-10-11].http://bbs.tianya.cn/m/post-no04-2349172-1.shtml.

[10]贵州都市报.黔东南州九运会和民运会18日至23日在榕江举行[N].2016-08-02.

[11]陈波. 从近三十年的成绩分析贵州省竞技体操的发展[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4.

[12]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6):56-62.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经验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