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2018-05-14宛敏华高美林
宛敏华 高美林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如何在巩固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成为新时期国企深化改革必须直面的课题和挑战。“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为从根本上打破这种管理上的“二元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扩大党建工作有效供给,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上精准发力,使党建真正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企业党建;供给侧改革;供需矛盾
中图分类号:D26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1.00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国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期盼和指引。在国企改革迈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地树立改革思维,坚持需求导向,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党建供给的精准性、科学性,真正实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推进国企党建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党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及实践创新。从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党建工作本就处在国企事业的供给一侧,亟需树立并强化“供给侧改革”的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企业竞争力空前提升。2016年,74家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并占据全球前5家公司中的3席。与经营业绩一路走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企管党治党不严、重经营轻党建现象突出,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1]究其原因,是企业党建工作在要素配置上出现了扭曲,导致党建与生产经营中心任务之间的供需关系形成错配矛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供给不足。党组织就党建抓党建现象比较突出,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有效引导,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和途径有限,履行抓思想、管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等主责主业缺乏抓铁有痕的劲头,在凝心聚力助推中心任务完成上载体不多、招法不活、效果不佳。二是无效供给过多。在工作内容上,过于偏重传统的政治说教,与企业生产管理的现实性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做了大量工作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付出很多努力群众却仍然不满意。在方式方法上,追求形式的合规性掩盖了工作的实效性,热衷于上“政治课”,会议多、活动少,迎合上级安排的多、回应职工呼声与企业需求的少。
推进党建供给侧改革,目的就在于用改革的方法,完善党建要素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党建供给结构对企业发展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敏度,以全面提升國企党建的作为和效能,系统解决党建“四化”问题,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落实保障。
二、准确把握国企党建供给侧改革的实践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着眼于经济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国企党建的供给质量,首先要解决好党建资源的配置、管理和利用问题,通过不断提高党建资源的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动态适应企业中心任务与发展大局。这一“资源—路径—目标”的运行过程,构成了企业党建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模型。
如上图所示,构建合理的国企党建资源要素配置模型,至少应基于以下实践逻辑。
一是全方位优化党建资源配置体系。推进党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优化党建资源配置体系改起。构建科学的党建资源配置体系,要注重系统性。健全基层组织、配强党务人员、完善制度安排、落实经费保障、提供活动场所、丰富工作载体、加强信息管理等7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面面俱强,任何点上的先天不足或工作短板,都会制约整个系统的资源配置效果。构建科学的党建资源配置体系,要注重开放性。一切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思想、理念、方法和载体,都可以引进吸收并整合利用,切不可将党建资源配置系统打造成一个僵化教条的封闭体系。
二是创新完善党建资源的供给路径。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党组织若想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首先要对自身具备的功能、发挥的作用有一个准确定位。完善国企党建资源的供给路径,解决的正是党组织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过重要论述。他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就是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只要始终坚持这一作用路径,不断创新思路方法,积极开展工作,就能极大提高党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供给水平,为国企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三是牢牢把握国企党建的终极目标。国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肩负着企业责任与国家责任的双重使命。从履行企业责任的角度,国企党建的发力点应为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提升发展质效与核心竞争力。从履行国家责任的角度,国企党建的落脚点应为增强国企的价值力与控制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国企党建的终极目标。只有牢牢把握这个目标不偏移,才能有效避免党建和生产经营貌合神离、两张皮,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管理上内耗冲突造成的资源浪费、供需扭曲,最大限度提升党建工作的贡献率、满意率。
三、在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中提升党建精准供给水平
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深入推进“党建供给侧改革”,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中有效配置党建资源,扩大党建精准、有效和高端供给,对于提升新形势下的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聚焦把方向,在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上精准发力
党组织肩负着为企业改革发展把关定向的重任,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主动深入地提高顶层设计供给水平,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行。
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要坚持思想引领、把牢政治方向。立足坚持和巩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通过精准有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着力解决国企“姓什么”和党员干部“信什么”的根本问题,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可信赖的“六大力量”,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真正成为党在经济领域的合格执政骨干。
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要坚持战略引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具体实际,而不是笼统抽象的。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领导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树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并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参与重大决策、健全制度保障、坚持党管干部、落实党内监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局大势上。
●坚持管大局,在提升党委决策水平上精准发力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系统性思维,企业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坚持议大事、抓重点,通过提高决策供给的科学性,发挥党的先进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维护党委决策权威性的前提和保障。要按照两个“一以贯之”的总体要求,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起来。落实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党委班子成员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公司章程,贯彻党委会议事程序前置,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权责和工作方式,为党委决策提供合法性依据,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
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是提升党委决策科学性的必然要求。要跳出党建看党建,善于从政治高度、全局宽度、发展深度上审视企业所处的内外形势,妥善平衡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增强党委决策的大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要开阔决策视野,把国家发展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把完善内部治理与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格局。要坚持深入研究、有效沟通、民主集中的决策思路,按规矩和制度办事,不搞一言堂、一支笔。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妥善处理企业运行中的新旧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眼前与长远的最佳结合点上,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科学决策。
明确内容精准施策,是提升党委决策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党委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既不能缺位、无所作为,也不能越位、搞大包大揽。要聚焦“三重一大”,在企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长远性重大问题上,发挥党委决策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保障作用。尤其是重大战略管理事项,重要人事调整,重大运营管理事项,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突发事件和违纪事项的调查处理,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重要问题,党委必须要参与决策,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不偏,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围绕保落实,在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上精准发力
推进“党建供给侧改革”,要坚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并重,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从提高执行效率、强化落实效果入手,深度激发职工活力,为企业战略任务部署提供落实保障。
保落实,要坚持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抓工作落实的第一推动力,抓好、管住“关键少数”,就抓住了从严治党和事业发展的“牛鼻子”。要坚持正确导向、突出选优配强,把“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原则要求贯彻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要注重各级领导干部在年龄、专业、履历和个性方面的合理搭配,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与合力。要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把从严管干部体现在恪守党纪国法、持续改进作风、创造过硬业绩上,把抓落实的态度和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真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保落实,要坚持党管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立足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大力建设适应性人才队伍。要强调整体开发,按照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布局合理的原则,统筹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要突出重点开发,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要领域、薄弱环节,加快紧缺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步伐,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要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让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全面提升职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获得感。
保落实,要完善制度保障。党委抓落实,更多体现在抓整体、抓统筹和抓规范上。要突出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树立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从根本上解决不敢、不想、不会抓落实的问题。要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可追溯的督查落实体系,论功行赏,论过追责,保证制度刚性执行。
保落实,要抓好典型示范。要善于发现典型,注重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把最具群众基础、最富时代特色、最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挖掘出来。要精心培養典型,对挖掘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充分爱护、认真引导、科学塑造,使树的典型有血有肉、可信可学。
保落实,要注重在关键时刻、重要问题上发挥党的先进性。各级党组织要在企业改革发展中主动担责,努力拓展党建工作外延,把改革攻坚的重点作为融入中心的突破口,把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助推发展的切入点,真正成为抓改革促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要聚焦急、难、险、重、新任务,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形成攻坚克难整体合力。要整合优势资源,组织精干力量,通过党员攻关小分队、党员先锋岗、党员创新工作室等载体,聚点成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孙世允.“双责制”党建模式研究[J].社科纵横,2009,(4).
作者简介
宛敏华,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高美林,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