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信

2018-05-14范玉刚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摘要:文化自信的核心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使核心价值观自信得到不断彰显。而文化产业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显现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消费,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诉求上,要在文化消费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以文化精品支撑文化品牌建设,以文化精品引导文化消费趣味,以高质量的文化品质和健全的审美情趣满足大众差异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文化精品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在当代文化创造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文化精品战略;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3.0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谓文化自信,在普遍性意义上,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其核心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信,由此对其文化的生命力饱含坚定信念。正是文化自信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自觉,并从根本上心悦诚服地去志愿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众举手投足的基本遵循。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居于灵魂性地位,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旨在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广泛的思想共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文化陶冶和艺术感染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增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使核心价值观自信得到不断彰显。通常,价值观是抽象的,它作用于人要有一定的载体、路径和方式。文化是价值观传播的最好方式和载体,价值观需要文化的润泽。现实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和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传播离不开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正是经由大众消费固化或弥散化了某些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只有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增强社会核心价值观自信,不能单纯靠政府颁布政策和律令,更需要文化市场上大众文化消费的自主选择。价值观是一种主动自觉的建构,只有以价值共识和情感共鸣来引导社会人群及其信徒的自觉践行,成为其举手投足的基本遵循,其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才能够是持久的。

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口号,它需要强有力的现实支撑,在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文化现实力量的展示和显现形态,甚至成为21世纪以来全球战略格局重组的一条中轴线,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背书。因此,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这要求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要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实现“双效统一”,从根本上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显现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消费,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诉求上,即自然柔和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聚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在发展中以产品和服务来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意识,在文化消费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展现新文化的时代风采。

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越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这符合存在基础与上层意识形态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文化产业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这是文化产业与其他物质性产业的根本不同,它是通过精神文化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扩大社会效益。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也是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阅读文学作品、报刊,看电影、电视,上网娱乐和休闲体验游等无不与内容消费相关联,产品爆棚、全球追捧,你的文化自信就会不断得到彰显。当前,在国家政策激励和社会资本空前高涨的情形下,文化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在某些领域和行业出现“运动式”发展,滋生了某些产业环节的投资泡沫现象。一些非文化领域的企业家枉顾产业的内在关联盲目跨界,在部分媒体不负责任吸引眼球的盲目吹捧下,急不可耐地跳入文化产业“洼地”,以所谓的X+文化的方式摇身转变为文化企业。在资本的逐利逻辑下,一些企业背离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双效统一”的原则,弃置文化的社会效益于不顾,急功近利地追逐市场效益,迎合扭曲的市场趣味,导致文化的碎片式、低俗化现象滋生。人为扭曲文化发展与市场的关系,缺乏正确的文化观和艺术观引导,所滋生的资本乱象、技术狂舞、运动式发展,不仅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误导了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导向,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更败坏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消耗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内耗了民众对文化发展的热情和消费的欲望,从而破坏了文化产业的根基。

文化自信的彰显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繁荣一定是文化精品的不断涌现。在激烈角逐的国际市场,文化产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精品之争。在文化消费高涨、文化产品竞争加剧的语境下,文化精品的不断涌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文化精品意识,要以精品支撑文化品牌建设,以文化精品引导文化消费趣味,以高质量的文化品质和健全的审美情趣满足大众差异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发挥市场灵验机制,积极鼓励具有原创性的审美价值和创意价值的产品生成,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和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藝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化精品的要求,就是为了从根本上纠偏文化市场的某些乱象。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简单、低端、初级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只有不断繁荣文化生产,不断涌现脍炙人口的文化精品才是解决新时代文化领域发展不充分的重要途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文化精品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在当代文化创造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同时,文化精品更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它在根本上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创造、文化表达等文化权益的保障,是人民精神充实、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表征,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发展文化不能背离文化的根本,不能让资本任性而为,不能满目都是产业唯独缺失文化,文化企业要以文化积累、文明积淀和文化创造为本,要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情怀。市场是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促进,是为了生产人民喜爱的优质文化产品。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形成中华文化力量的强大和民族精神的强盛,以及国家健全的文化发展体系。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自身文化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中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民族。在迈入新时代“强起来”的征程中,我们要自觉地增强时代责任感,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建设全面共享的文化、人民的文化,只有以文化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兴盛彰显自信,才能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使文化自信洋溢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作者简介

范玉刚,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董金荣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