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2018-05-14金霁魏影

职教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高职教育

金霁 魏影

摘    要:高职教育进入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时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入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新时代,亟待解决专业课教师双师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剖析原因,提出了修订双师教师认定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训练基地、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加强混编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评价机制等五个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时代

基金项目:苏州市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价值认同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系统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简介:金霁,女,副部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魏影,女,部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6-0071-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从微观层面来讲,就是要将企业的职业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即要探索建立企业大门与大学校门“对接”和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互通”的职业教育新型态。[1]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满足职业教育新型态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能力的重要保证,是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内涵质量有待提升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从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原国家教委就提出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教育部2008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要求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一定比例。于是,高职院校纷纷出台相关办法,开展集中认定工作,以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硬指标。目前,江苏省内高职院校都参加了两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均达到70%以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90%以上。然而,这些“双师型”教师都是各高职院校自己认定的,其中,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双证型”教师(即拥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双职称型”教师(即同时具备高校教師系列职称和其他系列职称),有的教师取得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与自己所从事专业相去甚远。[2]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需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以适应职业教育新型态的需求。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不同。高职院校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要培养教师具备职业教育所必须的双师素质和能力,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更为丰富,任务尤为繁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接受的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的是思辨能力。[3]他们绝大部分从未有过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在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前,从未接触过职业教育,从未思考过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本质区别。他们往往是前脚刚刚踏出高校的大门,后脚紧跟着就跨进了职业院校的大门。如今这些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走上了职业教育的讲台,他们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培训,以具备系统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完成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以具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架起“课堂”与“车间”的桥梁。这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任务不轻,压力不小。同样,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要把这些教师培养成为一名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从教人员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政策易落实难,政策效果差强人意

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办法,引导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弥补教师实践动手、工程技术能力不足的短板。但认真研读这些政策办法,不难发现,它们更多的是对实践锻炼形式、实践锻炼组织流程、实践锻炼激励政策以及优惠待遇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于教师实践锻炼中的困难和瓶颈,如实践载体和平台难落实的问题没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展实践锻炼的教师大都需要自己联系并落实开展实践锻炼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并与企事业单位商谈确定实践锻炼工作岗位,这对于教师而言有一定难度。有的教师因此“知难而退”,有的教师即便联系到了实践单位,也因“势单力薄”无法为自己争取到适合的锻炼岗位而致使实践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专任教师培养,轻兼职教师作用发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初衷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才培养需求,其工作落脚点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有一个过程,因此,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鼓励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各高职院校虽然都聘有兼职教师,并将其作为双师队伍的有益补充,但在对兼职教师的定位、管理和使用上还停留在专业实践课的授课教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修订的参与者等维度,在兼职教师对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个维度上的积极作用,尚没有很好地发挥。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各个职业院校都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学校纷纷出台政策引导、鼓励、激励教师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理论讲授和技能传授兼备的职业教育教师。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70%以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90%以上。但是,要想真正完成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必须看到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双师教师有数量无质量、双师能力不足和老化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双师教师认定标准太笼统,培养定位不清晰

教育部2008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双师素质教师做出了明确规定,应该说这个标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初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个标准就显得过于笼统了,它没有对不同专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双师素质和能力做出详细、明确、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双师素质有所区别,因而,虽然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占比很高,但按照这一标准认定的这些双师素质教师未必就真的具备了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教师个人对自身职业定位认识不清,双师能力培养内生动力不足

如果普通高校对教师的能力主要以教学、科研二维指标体系来衡量,那么,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则主要以教学、科研和双师素质的三维指标体系来衡量。因此,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他不仅要具有教学、科研等基本的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能力,还应具备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双师素质,这是对每一位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如有的学校规定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脱产期间视同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有的学校则对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给予一定的项目经费;有的学校对于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的,给予一定补贴,等等。但由于教师个人对自身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上上课、写写论文”的二维空间内,没有把获得专业实践能力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来看待,使得这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很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现有双师培养措施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培养政策没能真正落实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教师个人希望通过参加专业实践锻炼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自己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但往往会遇到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脱不开的尴尬。有时教师在参加专业实践时,往往是个人自己联系实践单位,自己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争取实践锻炼岗位。由于教师个人势单力薄,往往导致教师的实践活动与其从事专业契合度不高,实践锻炼虚化、形式化,实践效果差强人意。因此,要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发挥现有政策措施的效果,需要教师所在院(系)、教务处以及人事处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共同想办法,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提升双师素质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四)兼职教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混编教学团队融合度不高

聘请好、管理好、建设好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好兼职教师的作用已经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重选聘、轻管理,作用发挥不佳的现象。高职院校从企业、行业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后,大多是安排他们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没有将他们编入相应教学系部、教研室和实验实训室等教学单位进行管理,没有与校内教师组建混编教学团队,没有帮助兼职教师迅速了解学生情况、熟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从而影响了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优势,错失了让校内教师在与兼职教师的近距离合作、紧密配合中学习和提高工程技术能力的机会。

三、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对高职教育也给予了更高期望。目前,江苏省内共有167所高校,其中,90所为高职院校。从学校数量和规模上高职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必然会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期待,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建设工作,补齐短板,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与时俱进修订双师教师认定标准,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质量

要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就要在“精”和“准”这两个字上下工夫。(1)要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来制定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双师教师认定标准,用标准来引导不同专业的教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双师素质和能力。(2)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双师素质和能力进行准确把握、精确界定。让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资深老教师对自己所应具备和达到的双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具体的、明晰的认识,进而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个明确的、可行的双师能力发展规划。[4]

(二)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训练基地建设,增强专业实践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與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的成果,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训练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签订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加强教师实践过程管理,建立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2]通过基地建设,为教师提升双师能力搭建新平台、拓展新渠道,帮助教师落实与自身专业契合度更高的实践锻炼岗位和工作,解决教师实践锻炼中企业难联系、岗位难落实的困难,提高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与针对性,提升专业实践的效果。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引入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注意引育并举,“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引入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在岗位设置和人才引进中预留名额,积极从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招聘具有专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提高“双技能”教师占比。通过实施柔性引进等办法,打通校企人力资源共享的通道,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精湛专业技能的技术专家与管理人才参与到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将工程师、审计师、经济师、律师、美术师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使得教师来源更加丰富,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四)加强混编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双师型”教师队伍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仅要鼓励校内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还要重视校外兼职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面向与学校人才培养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选聘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等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的讲授、实践指导和专业建设等工作。将他们按其从事专业纳入相应教学系部、教研室和实验实训室等教学单位进行管理,与校内教师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熟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规范、掌握专业工作关键技术等优势,让校内教师在与兼职教师的近距离合作、紧密配合中学习和提高工程技术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5]

(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完善教师实践考核办法,建立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采取事前申请、事中抽样检查、事后公开展示和小组评价的方式,加强对教师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和考核,督促教师实实在在开展实践锻炼,实实在在提升双师素质和能力。同时,将教师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与调整、各类人才评价推荐的条件中,将原有的教学、科研二维评价指标体系拓展为包含教学、科研和双师素质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在实践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以及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和鼓励。[6]通过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技术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的内生动力。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只有切实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能力,才能扎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车间与教室的互通,有效指导学生以准职员的角色进行自我定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一步学习巩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术,帮助学生成为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准职员。

参考文献:

[1] 牟延林.产教融合2.0时代的办学型态[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2.

[2] 李海.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0-72.

[3] 蒋宗珍.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20):63-64.

[4] 贺文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新部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16-220.

[5] 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6]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6-38.

The Path of Developing Teacher Team with Doubl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JIN Ji,WEI Ying

(Department of Personnel,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

Abst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ordinated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hich requi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velop “double quality” teacher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Nowadays, the core task of cultivating “double quality” teache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s to transform from quantity-oriented mode to quality-oriented mode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then it proposes five construction routs including revising the standar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ouble quality” teacher,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to develop the “double qualit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ouble 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mixed teaching team, perfec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 quality; teacher team;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責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高职教育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