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综述

2018-05-14李书光

职教通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摘 要:高职院校近年开始重视专业特色群的建设工作,相关的研究也已开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特色专业群概念、意义、建设内容以及构建的途径等方面。特色专业群建设需要加强构建机制研究、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以及管理运行模式的建立。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色专业群;构建机制;评价标准体系;管理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李书光,女,高校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4-0018-04

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通过各种举措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这些举措全面引导了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建设特色专业群不仅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更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所需。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整体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本文主要从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研究现状

国家从政策上对特色专业群给予了充分的支持。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专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不少学者针对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等展开了研究。对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显示: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文章共有2 263篇;关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章共有280篇,这说明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专业特色的培育和建设工作。而关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文章有15篇,这说明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的研究才刚刚引起关注。加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落脚点,特色专业的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实践条件、课程、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只有注重以上各项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

二、研究内容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特色专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专业建设思想和理念,主要集中在特色专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特色专业的意义、特色专业构建的途径以及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方面。但是,从学术视角对特色专业群建设相关内容和对策建议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最适用的、最有针对性的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

(一)特色专业群的概念

1.杜启平提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是指在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以办学定位为出发点,仅仅围绕某一产业或产业群的技术和服务的领域,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原则,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积累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且优质的个性风貌的融合体。[1]

2.宋英邦等认为,特色专业群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课程内容与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的专业群,是着力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参与,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在行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在社会享有较高声誉的专业群。[2]

3.秦殿军等认为,高职特色专业群是建立在“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基础上的,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个专业(方向)的一个集合,既较好地体现了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建设与积累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专业必须灵活适应市场需求这一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3]

以上是有代表性的几个特色专业群概念,笔者认为,特色专业群的要点主要是独特性、共享性和示范引领性。特色专业群是对接区域产业结构,瞄准优势行业和资源,以特色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各个专业应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各专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

(二)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内容

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合理整合相近或紧密相关的专业并预见性地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内容研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特色专业群怎样建设?有怎样的建设任务?有哪些工作要做?

通过搜集和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高职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即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按照专业基础相同、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和构建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業群建设带动资源优化配置。

2.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拟定科学而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教学计划。

3.构建“平台 + 模块”课程体系。“平台”即对群内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模块”是根据群内各专业的特色而设置,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4]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成一支“双专业带头人”引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群内共享,具有国际视野,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

5.按照“共享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拓展性”的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包含课堂教学实验、校内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6.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全过程共育、专兼职师资共培、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以及合作成果共享四大机制建设。

(三)特色专业群的构建途径

迄今为止,国内不少学者对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的文献也比较多,但是,对于特色专业群构建途径的研究尚为数不多。笔者研究发现,特色专业群的构建途径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1.围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构建特色专业群。无论是行业所办职业院校,还是地方所办高职院校,都必须在复杂的区域产业中选择学校对接的产业,而对产业的选择以及特色专业群的组建,都应该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特色紧密一致。因此,可根据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趋势和学校办学定位,仅仅围绕区域产业带建设的建设点,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构建紧密对接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2.依托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专业群。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行业高职院校在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谈到高职教育问题时曾说过:“实实在在地办,还是要依靠行业。行业办高职最易办出特色,原因是行业最了解企业的需要。”此外,服务区域经济,为行业发展服务,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发展也应该紧紧围绕行业的发展趋势,应充分考虑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龙头行业为依托,建立具有地方特色、行业优势的特色专业群。

三、研究总结和反思

(一)加强特色专业群的构建机制研究

事实上,仅仅研究出特色专业群的构建途径还远远不够,构建特色专业群的根本还需要加强机制的建立、加大机制的研究。因为对外而言,特色专业群构建涉及到政府机构、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方方面面,而且它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时刻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进步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专业整体布局,使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同步变化。对内而言,专业群又是一个整体,群内各专业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需要按照专业基础、技术领域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和课程资源等,走资源整合共享共生之路,从而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此外,特色专业群还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为扩大特色专业群的影响力,提高示范和辐射能力,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及时推广教学改革成果,以带动其他专业群发展,使其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

因此,建立特色专业群与产业发展调整机制、专业群内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已成为构建特色专业群过程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开展特色专业群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前,对于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评价还未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实效,不能正确指导专业群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特色专业群评价标准体系,将评价与合理激励有机融合起来,发挥特色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成为建设特色专业群过程中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评估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应根据区域产业内生产发展需求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建立多维评价模型,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分析市场转向,准确定位。要根据专业群的内在逻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遵循点面结合、激励促进、协同参与等原则,科学合理建设特色专业群,以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叠和浪费。

此外,研究特色专业群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还需考虑评估主体的确定。特色专业群建设质量是反映专业满足明确的或内隐的需求的能力特性的总和。所以,对其质量评价既要有学校外部机构与人员参加,也要有学校的自我评价,并做到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

(三)深化特色专业群的管理运行模式研究

特色专业群以12个核心专业为重点建设对象,通过核心专业的引领和其他专业的补充,形成合力,它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功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而形成的专业组合。与传统的专业建设相比,特色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打破传统的以院系和专业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构建一个与之适应的组织结构,而如何管理、如何运行成为特色专业群建设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专业分散不成群、教学资源重复建设无法共享的问题,确保专业群建设科学有序地开展,就要综合考虑和平衡群内各专业的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建立“院系—专业群”二级管理体制;强化专业群职能,设置专业群负责人,决策专业群的专业规划、日常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

综上所述,研究和构建特色专业群对高职院校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国家和各省区大力提倡建设高职特色专业群的背景之下,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笔者通过梳理以往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所在学校在特色专业群建设方面开展的实践,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但是,目前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中有待研究的盲点仍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杜启平.特色专业群构建機制与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教育,2017(8):51-52.

[2] 宋英邦,刘雪晖,王东梅.构建高职服务类特色专业群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2):11-12.

[3] 秦殿军,郭晓晶.国际商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65-67.

[4] 谢军,周豫湘.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湘菜产业特色专业群为例[J].文理导航,2015(10):13-14.

[5] 凡进军,郭紫贵,刘让贤.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航空制造特色专业群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56-157.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