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鹿县西郭城镇柳洼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划探析

2018-05-14吉树平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

吉树平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以及各政策要求,河北省巨鹿县西郭城镇柳洼村根据村庄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产业优势,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林果种植等资源,分别在特色种植业、 乡村休闲旅游业、手工制作体验业三个方面进行产业规划,优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为村民收入拓宽了渠道。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规划;历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

1、 规划背景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3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巨鹿县根据省委省政府、邢台市工作部署,结合全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柳洼村作为2016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为科学指导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庄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村庄产业现状及问题

2.1 产业现状

村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多数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有少量大棚葡萄种植、特色林果种植,另有部分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农业经济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辣椒,2015年,新建葡萄大棚300亩,村庄现有葡萄种植面积800亩,种植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

2.2主要问题

村庄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土地流转少,多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产出低、收益差;葡萄种植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当前仅以葡萄种植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葡萄链条经济不明显,对村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弱;发展乡村旅游意识差,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够,传统农业种植应向休闲农业转变。

3 、案例借鉴

3.1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

昔日桦墅,曾经是一个宗族式传统村落,宋代以后村庄开始存在,近现代以来,经过若干次自我更新,传统建筑逐渐被新建筑取代。在经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双行计划、植入传统业态及新业态”方式,重塑乡村活力。采用地域双行、文化双行、业态双行、运营双行方式,把一些有历史的老房子保留下来,虎皮石墙、青砖墙、木结构、钢结构、有历史感的房子保留下来,修旧如旧,进行业态置换。植入米铺、手工艺坊、酒坊、染料坊、乡村农家铺子等传统产业,并植入茶室、书房、面包房、民宿、乡村展览等新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3.2 武强县周窝主题村落

河北省武强县周窝村人口不足300户,却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该集团生产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乐器产品,产品85%以上出口,畅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村采用村企联合发展模式,利用靠近307国道和金音乐器城的有利条件,带领从事工副业生产。金音乐器集团给村民带来好处,家家有工人在金音集团上班,同时带动村庄餐饮、住宿服务业发展。2011年该村与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合作,成立璐德艺术学校。并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村庄。该村已先后举办了武强麦田音乐节、第六届中国吉他文化节、中韩国际乡村艺术节、热舞美食节等文化活动。武强县周窝村音乐小镇是音乐与乐器的完美结合,利用乐器生产基地影响,延伸了产业链条,引进时尚元素,改造嫁接创新的开发思维,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 产业发展规划

4.1 特色种植业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将传统种植向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转变,形成规模化种植业,按照标准化农业园区进行建设。

规划在村庄西侧设置林地,以多品种柳树种植为主,形成若干柳树主题种植区;在村庄西南设置葡萄采摘园,以葡萄种植为主;在村庄北侧设置设施农业观光园;设置现代农业观光园,主要设置发展高科技农业,日光玻璃大棚,一年四季可以摘瓜果;瓜果种植要向“早、新、优、大”方向发展,即成熟早、品种新、品质优、规模大,实现果品种植地科学布局、规模化经营、质量标准化和生产现代化。

4.2 乡村休闲旅游业

柳洼村交通便利,北距省会石家庄市约110公里,车程约1小时,西距邢台50.3公里,车程约40分钟,是自驾游1-2日游的首选之地。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邻里和睦、勤奋朴实,以及浓郁的民促民风,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说中有“柳洼风清”乃巨鹿八大景之一。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在环境设计中应体现其内在的文化特征。传承发扬“风清”文化、展现“风清”文化内涵,以“风清”文化为主题,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风清小镇”。村民开始由传统种植向葡萄等特色果品种植转变,现种植露天葡萄200亩,大棚葡萄300亩,为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对柳洼村的旅游形势分析,柳洼风清小镇重点游客对象以石家庄、邢台市、巨鹿县城为主,省内其它城市、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的游客为辅。游客类型对象以中青年为主。中青年基本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出游,设计特色采摘、农事体验、葡萄体验等旅游项目。出行方式将以自驾游为主,采摘季节旅游时间为全年,重点月份为三月至十月;民俗文化体验为全年,重点月份为春季、夏季、秋季。主要形式有风清文化体验、田园风光欣赏、农耕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

旅游总体布局“一环十八景”,一环即为柳园街、幸福路、泰民街、雅清路围合环状路线,将村庄主要景点串联一体,“十八景”为老柳树的回忆、紫薇公園、老豆腐坊、古井、古庙、特色廊架胡同、村史馆、香油坊、柳洼老酒坊、湿地小公园、主题公园、五柳庄、柳文化广场、风清湖、柳林风声动童话乐园、柳林书屋、葡萄长廊、葡萄酒庄。

4.3 手工制作体验业

结合乡村休闲旅游,设置葡萄酒庄、柳洼老酒坊、老豆腐坊、香油坊等体验点,组织村民学习葡萄酒酿造、磨香油、做豆腐等技艺,鼓励村民制作特色手工产品,展示和销售传统手工制品。对游客进行演示、传授技艺,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结语:

柳洼村产业规划经全面分析村庄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条件,重新认知村庄发展环境,探索出适合该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按照村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紧邻省道邢德线的优势,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林果种植等资源,优先发展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业,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为平原地区种植业为主的村庄聚落提供了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