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2018-05-14杜姜涛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结构

杜姜涛

【摘要】随着当今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企业想要在竞争的市场中突显自身优势,就必须全方位提高本企业的施工质量。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应用已比较广泛,而对于如何合理设置后浇带和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是值得我们建筑企业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合理设置后浇带和确保其施工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后浇带;合理设置

1、后浇带设计及施工原则

1.1在设置后浇带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后浇带可以使结构约束应力得到释放,还可以解决不同荷载结构之间的沉降差,当结构约束应力释放完成后或不同荷载结构体的沉降差消除后,就可以进行该部位后浇带施工。一般后浇带都是钢筋贯通、混凝土采用较两侧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有抗渗要求的,还要求混凝土掺加防水剂。

1.2后浇带之间应该保持合理的间距,一般矩形构筑物后浇带之间的距离需控制在30到40m之间,其宽度设置则需利于施工操作便捷的要求,通常控制在800~1000mm之间。

1.3在结构施工时,要确保后浇带处梁板上的受力钢筋贯通,不允许在后浇带处断开。当梁、板之间的跨度不大时,考虑使用通长钢筋配置; 而跨度过大时则需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其断开,但其断开位置须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4对于未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后浇带禁止拆除该部位的支撑体系和模板,因为模板及支撑系统一旦拆除,该部位梁、板将会出现“悬臂”现象进而引起结构变形或断裂,造成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后浇带设计时,其位置应考虑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尽量避开有结构柱的部位。而对于梁、板,弯矩大、剪力小的1/3跨度处很适合作为设置后浇带的位置。

2、后浇带设计要点分析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结构的温度应力和沉降差。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超长结构较为常见,而对于超长结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和结构沉降差对结构本身和其附属构造的影响。为消除以上影响通常考虑的措施是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的留置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在结构设计时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在高层建筑与其附属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设置于裙房一侧。对此部位的后浇带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需要考虑一些措施,通常可考虑以几种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完成且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施工与其附属的裙房结构后浇带,尽量控制由于主楼沉降不稳定而产生的后浇带裂纹或裂缝。

(3)结合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3、后浇带施工要点分析

3.1 后浇带模板的支设

由于后浇带施工的特殊性,对于顶板、梁的结构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一般考虑单支单拆。所谓单支单拆就是让该后浇带部位的模板和支撑体系独立支设和拆除。其支设和拆除不受两侧结构模板和支撑体系支设和拆除的影响,且与两侧结构的支撑体系不绑定在一起的支撑体系。模板和支撑体系的单支单拆符合后浇带后施工的特性,同时,它也确保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3.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1)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后浇带处的垃圾及积水清理干净后,且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其两侧结构断面须先用素水泥涂刷,然后再用比两侧结构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浇注时要控制好其分层厚度,另外,后澆带位置的混凝土在浇注时其顶面标高要比两侧混凝土高出5mm,随浇注随振捣,且必须要振捣密实,振捣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收面,做到两遍收面压光,且要求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结构接茬处搓平压光,以确保混凝土的成型效果。

(2)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

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因为体量小而导致水分散失过快,因此对于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要重点加强养护,对于普通的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而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3后浇带部位的防水处理

防水处理也是后浇带施工的重点,在后浇带两侧结构施工时,要需在两侧结构内预埋止水钢板,以确保后浇带施工缝处的防渗漏效果。而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工程,在后浇带完成后需考虑结构外防水施工。为加强后浇带部位的防水施工效果,可以在卷材防水施工前先在后浇带位置涂刷1.5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要求沿后浇带宽度且每边超出后浇带150mm 的宽度涂刷。待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后进行防水卷材的施工,防水卷材施工要做好附加层及细部节点的处理,以确保后浇带位置的防水施工质量。

结语:

后浇带作为大型建筑结构工程的一部分,它在建筑结构工程中起着解决混凝土温度收缩、结构沉降、施工段合理划分等作用,其位置设计的是否合理及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结构工程施工前,我们要认真分析后浇带的位置是否合理,在后浇带施工时,我们要采取各种保证措施来保障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来说,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建筑工程结构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来逐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我们每个建筑企业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中保持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范晓东.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纪云雪.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4(22).

猜你喜欢

后浇带建筑结构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