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2018-05-14刘路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应用

刘路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硬化路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的入渗能力减弱。市政道路的建设有必要的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缓解城市内涝,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理念分析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对城市用地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吸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样在城市休闲和生活区就有了足够蓄水的地方,雨水能被吸收,让雨水能消化在每个布置好的海绵区域内,避免其汇集成徑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城市的积水面积,同时还能对所吸收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这也能有效缓解城市当前发展阶段水资源较为短缺的现状。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将城市的雨水渗透、直流、存储、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等多方面相结合,从而能有效防止内涝灾害,控制地表径流,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多个项目建设的需求,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市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实际建设中,打破传统城市设计建设的束缚,构建全新的城市生态发展系统。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设计主要是采用凸起型的路面设计来达到对雨水处理的目的。在这其中,主要体现了在对雨水处理中的“排”的理念,并没有对雨水做到充分的利用,很好的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下面对海面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介绍。

2.1道路总体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说明,其规定在建设中要尽可能的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在道路建设中,需要在规划中就注重保护自然水文条件,可以对自然板块进行有效利用,采取紧凑式的开发等方法。要结合城市中现有的给水排水系统和水文规划,在确保水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保护城市中的天然河道及湖泊,绕开及避开水环境的敏感点,在布局路线走向上要合理,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通过使用不同等级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人行道、绿化等,对雨水建设滞、留、渗设施,进而完成道路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

2.2道路横断面设计

以往道路设计是将车行道的1.5%-2%横坡向外倾斜排水至道路雨水蓖子后汇入雨水管理系统,绿化带是用道路侧石做成的,其要比车行道高,呈凸起形式。经过改善后的路面横坡坡向分隔带路面雨水通过道路横坡排入下凹式分隔带,让浅层土壤在吸饱雨水后,剩下的雨水会通过蓖子雨水收水井进入到主管内。在主管中可以设置渗井,其可以用来收集剩下的雨水,雨水下渗到深层,通过滞渗补充地下水。

2.3路面结构层设计

以往路面结构层设计中,材料都是使用不透水的水泥混凝土或者是沥青混凝土。建设部颁发的相关规程中也强调了透水混凝土路面需要满足路面使用的功能,满足抗滑、透水、降噪要求。根据透水深度可以将透水沥青路面分成3种组合形式。第一种是,理念水在进入表面曾后,通过面层高空隙率排入临近收水设施;第二种是路面水透过路面后渗入路基;最后一种就是路面水由面层进入基层后通过盲管排入临近收水设施。第一种和第三种只能减小降雨时路表径流的“排”问题,但“渗、滞、蓄、净”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第二种形式路面水渗入路基,但是对路基土的渗透性同样也有要求,需在7x10-5cm/s以上,因此,在荷载重、交通量大的道路中不适合使用透水路面。人行道路面结构以前是使用密封型铺装材料,如花岗岩道板、水泥砂浆预制砖,改善后使用了新型透水性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减少城市的地热效应,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散热作用,可以让土壤保持在通透的状态下,可促进生态绿化建设。雨水能够透过结构层深入地下,进而实现滞蓄目的。透水人行道的土基要有一定渗透性能,对土的渗透系数也有一定要求,要在1.0x10-3mm/s以上,而且渗透面距离地下水位要多于一米。

2.4人行道

市政人行道承载力要求低,要尽量采用全透水结构,面层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及透水环保砖,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来铺设人行道。如果实际地下土壤的渗水性能比较差,可以适当的在地下合理布置排水管。

2.5车行道

在设计市政道路车行道的过程中,面层主要以沥青结构为主,一般渗水性能比较差。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可采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可以很好地缓解城市暴雨内涝、地表水径流二次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还能补充地下水资源。透水沥青路面是指由透水沥青面层、透水良好且空隙率较高的基层、底基层和土基组成,在保证一定的路用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路面结构内部,通过具有临时贮水能力的基层,直接下渗入土基或进入路面内部排水管排除,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下和消除地表径流等目的。根据结构形式共分为三种类型:面层透水结构、基层透水结构、全透水结构。透水面层为透水沥青,透水基层采用透水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为常规的水泥稳定碎石。相应材料需满足规范规定强度及级配要求。

全透水路面结构:适用于小区道路、公园道路、校园道路、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城市支路等;这些位置道路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采用全透式路面,能满足道路承载力及耐久性需求。

基层透水结构:适用于次干路机动车道,这些道路路面结构承载力及稳定要求较高,采用基层透水式路面,承载力及稳定要求高,因此在设置透水基层的同时,需设置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满足路面承载力要求。

结语:

总之,通过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各个市政道路设计各个环节,增强道路对雨水的“吞吐”能力,最大化利用雨水资源,有效缓解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的内涝问题,减小城市排水管网压力,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但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实现城市道路中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设计理念,需落实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继坤.探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J].智能城市,2016(5):256-257.

[2]邓淼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讨[J].价值工程,2016,3530:139~141.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