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印有感
2018-05-14焦新帅
焦新帅
我的篆刻生涯,应该是从中学时代开始的。第一次刻印章是在书法课堂的篆刻课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地迷恋上了篆刻,也让农村出身的我踏上了这条“永远不回头”的艺术道路。
我的篆刻创作多师法黟山黄土陵,接触的第一本印谱就是广西美术出版社的《黄牧甫闲章精选》。当时也看不出黄土陵的高明之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有些心得。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对篆刻的理解,望师友们不吝赐教。
黄土陵印章光洁高古、犀利迅猛,于晚清印坛别开生面。黃牧甫治印多用薄刃冲刀,雅逸爽劲,一如凿金切玉般光洁无伦,寓变化机巧于平实之中,兼工带写。其白文印多见于线条的一端外侧起刀,留下猛劲的刀痕,朱文印也时见刀痕,显现出丰富的金石味和笔墨意趣。
黄氏在章法上的营造颇见美术性,注重字与字之间的揖让穿插、方圆相配、空间的疏密变化,以求浑然—体。其高古处是能将古玺印中的大开大合、生动多变的章法安排得俨然—体。“古”,一直是我对印章的基本追求,心中坚信马士达老师的那句警言“印无古气便入俗”!
黄牧甫所表现的印艺风格外柔内刚、外静内动、外虚内实,是取法金文生动多变的形态所具有的内在动感才得以形成。其于“光洁整齐”中求“浑古”的旨趣,对汉铸印的“圆浑”有着深刻的领会和把握。视觉上的“光洁整齐”和内在的浑朴高古,几乎体现在黄牧甫大部分的创作实践中,从而构成了黄牧甫平整中寓变化、寓巧思,雅拙处藏诡异的篆刻艺术特征。黄牧甫篆刻得益于赵之谦最多,赵之谦是善于吸收各种金石文字入印的楷模。黄牧甫的篆刻作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他在“印外求印”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黄牧甫在用字的取法上涉猎广泛,兼取金石文献资料,例如金文、碑额、汉金、隶书……这对我的篆刻道路极具启迪,也使我看到黟山派印风的广阔未来!
近几年偶尔也尝试乌虫篆的创作,我钟情于三代青铜器的饕餮纹装饰和汉玉印乌虫的精美绝伦。乌虫篆肇始于战国,盛于两汉。它大量采用美术化的手法来装饰文字,同时兼顾篆书本身的辨识成分,从而赢得了大量的变化手段。这种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有着文字本身和印章形式对它的制约,怎样能使篆刻文字的辨识和乌虫的装饰达到—个合理的度,这一直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
手抚书册,很感激先贤们留下这笔宝贵的文字财富。如果没有篆刻,我想我的人生应该是很乏味的。面对这么多的先贤遗迹,我更加坚定了篆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