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立法当是单行道
2018-05-14李晨阳
李晨阳
近日,杭州一则尚未出台的控烟条例引发争议。对比今年1月和4月先后发布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决定(草案)》可以发现,条例中关于是否允许“设置室内吸烟区”的内容一再变化。在最新的文本中,先前有关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内容不见了,反倒列举出九大公共场所允许设置室内吸烟区或者吸烟室。这与9年前杭州市颁布的第一版控烟条例相比,等于是原地踏步。
此举被中国控烟协会指为“开倒车”。有专家认为,杭州此举将重挫中国近年来在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中取得的进步。
控烟协会和有关专家的担忧不难理解。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早已是学界共识。二手烟烟雾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而任何形式任何剂量的二手烟暴露都有害健康。研究显示,室内只要有人吸烟,就不存在无烟区,划分吸烟区是自欺欺人。
阻断二手烟传播是现代化国家公共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应有的价值导向。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对提升公民素质、维护公众权益、减少国家医疗开销、降低社会健康代价有着重大意义。
利弊原本一目了然,控烟道路上却屡屡出现“开倒车”的现象。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就已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而2016年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却允许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当时就有专家疾呼:国家控烟法规可能出现大倒退。
烟酒难控,古今中外都有困于此。具体在中国,烟民数量庞大,却又缺乏公共意识和义务观念;烟草公司与烟草专卖局政企合一的特殊体制,给控烟造成了极大障碍;吸烟早已成为官场商场重要的“社交技能”,也就是说国内最有权和最有钱的一批人,多半是香烟的拥趸……种种因素,让中国十多年的控烟之路,走得举步维艰、反反复复。
控烟如抽丝,放行如山倒。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区都是经过循序渐进的长期努力,才逐步实现较好的控烟效果。而已经关闭的窗口重新打开,必然会极大损害法律法规的尊严,给社会群体造成不良暗示,使已经积蓄的控烟成果前功尽弃。
控烟立法当是单行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任何倒行逆施的举措都必须引起警惕。无烟中国的美好前景需要法律的坚定支持、行业的严格自律、公众的密切监督,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驰援。